↗☼☽★☄
一、前言:
成竹先生,是我很钦佩的一位良师益友。
我们的讨论,是由一本书的内容,而引起的。这本书是:《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他曾就当中的内容来对我作提问,于是,我拟以如下的内容,回复给他。
这内容,是这样的…
二、宝传记载的内容:
@成竹好!
昨日早上,您这样问过…
@宝传
桃花园的农民
是不是也有这十个特点啊
在下,在昨天与今天的空檔中想着,感觉,桃花园的农民…应该都是很有智慧的。
凡是有智慧的,只要他们觉得怎样的特点符合自然的,他们就可以把符合自然的特点给融进他们所居住的桃花园中。
很惭愧的,因为在下的智慧不足,对自身的这不足,在下对此也深有认识,所以不能帮他们定夺哪些条目才是对他们最符合自然之道的?
只是说,以下这个简单的分判,因为真的很简单,所以也符合在下这种直肠子的简单份子。
这个简单的分判,是这样子的…
住着一群没有智慧的农民的桃花园,估计,这种〝桃花园〞,可能只是纯作样板的吧?
而真住着一群富有智慧的农民的桃花园,可以确定这种桃花园,就愈往人间至境进趋。
三、补充:
这十点,摘自于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1941-)所写的《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第一,家庭是基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单元。人们无论是对外进行社交,还是从事经济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
第二,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完成的。
第三,村庄是高度自给自足的,人们的经济驱动力并不强,人们普遍缺乏市场经济的意识。
第四,家庭被紧紧地束缚在具体的一块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人口的流动非常少。
第五,命运的兴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第六,经济增长和家庭财富的状况都是呈周期性的变化的。
第七,女孩儿刚到青春期就要出嫁。
第八,年轻人的婚姻由家庭操办,没有自由恋爱。
第九,年轻人结婚就是要生孩子。
第十,子女被看作是父母的财产,整个社会的等级划分非常森严,人们是以集体和社区的方式生活的。
四、感悟:
对这十点,按过去的我,我会批评、并指陈当中不足之处。
但现在的我,我已经见着了我过去作为当中的不成熟之处。
所以,现在的我,虽是可以在一时之间,就可以同时看到好多好多个面向。但无论有多少个面向,当我面临着行动的抉择时,在做与不做间,我也只能选择一个。
要嘛做,要嘛不做,〝没有〞既做又不做的抉择。
虽说,有不做而做,做而不做…的至少两种更深邃的抉择,那就看以什么作为本体,再由本体向着怎样的目标,由这整体性的流程当中,能全盘照见的人,其人就足以确定:究竟是该抉择做、还是抉择不做的了。
抉择定了,自然明快。
深邃的抉择定了,这种明快里头就会涵有深邃,而深邃里实也会体现出更透彻的果决。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不是深邃的深邃
不是明快的明快
不是透彻的透彻
不是果决的果决
彰由老子八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