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这一代,被称之为“90后”,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我们是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我们的很多行为,跟上一辈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我们的父母年龄大致都在50岁上下,他们是真正吃苦过来的人,身上的标签总体来说可以分为3类,“节俭”、“心善”、“呵护”。
而这3点,同样也是造成我们看似无法与父母辈的人有效沟通的直接原因。
2.
我们生活在微信、淘宝、支付宝、美团、美图、百度地图、抖音、陌陌的时代,而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最大的标签,不仅仅只是这些个工具,而是待人处事的状态。
购物。我们用淘宝、天猫,父母觉得衣服不去试,怎么知道合不合身呢,这买来不喜欢不是浪费时间吗?我们会回答,可以7天无理由退,没关系。父母会说,还是去商场上试一试的好,穿着合身精神,看着也舒服......
成为“低头族”,与人社交的欲望降低,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虚拟互联网上。父母觉得,这怎么行呢,这不就不合群嘛,以后出门在外,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可我们,看多了这个社会的虚情假意,看多了利益为先的剧情,越来越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经营那些社交活动之类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耳边,告诉你,要多去跟各种各样的人沟通交流......
工作。父母觉得,会计、土木工程、老师等等都是越老越吃香的好工作,他们更喜欢求稳,会希望你们就留在自家,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生活。殊不知,你在内心有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不现实,还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走好,其实,你根本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土壤......
我能不假思索,继续说下去7,8条这样的例子。而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和父母辈的人所处的环境已大大不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所接触的外界,已远远不是父母所能想象的。而碍于时代的因素,父母一辈,真正想快速接纳现阶段的社会,也同样不现实,所以我们就像是脱轨的列车,很多时候都是渐行渐远。
3.
该如何,与父母辈的人,有效沟通?
根本是求同存异。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点放之四海皆准,我们得承认,由于环境的背景原因,我们的思维、认知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确看待年龄、时代的差距,这是我们两代人可以真正坐下来,彼此沟通的有效前提。
从结果出发。父母的出发点永远都是为自家子女好,你需要从心底明白这一点,而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更多的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去跟父母争论,谁的方式更为正确,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认知维度上的差异,这是不可更改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从结果出发,只要最终结果是有利的,即使过程不是父母辈想要的,他们也是会去理解的。
互相学习。我们一定是有需要向父母学习的地方,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的经验,他们待人处事的方方面面,这是时间无法抹平的,我们不应该仗着时代的缘故,而刻意的抹杀掉父母相对于我们的优势。抱着求同存异的想法,我们才能和父母心平气和的沟通。他们才有可能接受我们的意见,尝试着学习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学的慢,而不耐烦,他们当初教你吃饭、走路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狭隘,而打心底“瞧不起”,相信我,因为再过几十年后,你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4.
父母那辈的人很节俭,即使他们早已不愁吃穿。在你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早已跟上世界奢侈品牌的时候,他们永远是老三样。当你在过节,给他们配上好的服饰的时候,你都不敢直接告诉他们价格,永远是,“这东西便宜,正好打折的时候买的”,就为了看到他们笑嘻嘻的样子。
父母那辈的人很心善,即使这个社会已如此势利。你们一起出门时,有时看到路边上的乞丐,父母都会坚持给身上的零碎钱给她们。尽管你知道,10个中有9个,到了晚上,他们又是生龙活虎,衣着光鲜。你总是笑着,同样积极的把身上的零碎钱也投进去,就为了看到他们笑嘻嘻的样子。
父母那辈的人很呵护,即使你早已长大成人。我们这样的年纪,正是雄心壮志,想一展翱翔的年龄,而大多数作为父母身边的独生子女,面对着现如今的社会,面对着离开他们独自拼搏,面对着他们很多时候其实只是想自家小孩陪伴身边,可能你已经尝试过,最终却再也不愿离开,就为了看到他们笑嘻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