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份研究生即将毕业,2019年在职考研,当年的未知与挣扎,现在都有了答案。翻出当年写的文字,再读一读,算是与当年的自己联结。
英语简单,明日考专业课。给家人放出话来,明天考专业课,我不说,谁也别问,我自己的紧张已经够应付的了。
我们担心你啊。
担心,是你们的事,请自己处理。
上机剪辑的专业课,我是不必担心的。半个小时的素材,两个小时内剪出4至6分钟的短片。在纸上写了思路,音乐反复挑了又挑,每一个镜头都精挑细剪。
一分半完成,这一段我很满意。
这时,监考老师告知大家,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半个小时?可是·····教室里一阵唏嘘。老师又说,各位同学电脑上的时间都是不对的,还有半个小时。
我用一个半小时剪了一分半,半个小时怎么能剪出两分半?真有些慌了。该怎么办?音乐也顾不得挑了,镜头也顾不得看了,连开始写在纸上的思路也全然顾不得了。生拽一首曲子铺在音频轨上,将素材掐头去尾一个个码上。时间还剩十几分钟了,片子还差一分多钟呢。
心急如焚。
难道这一趟我真是白来了,一年到头的努力,最后两手空空?真想时间倒流,弥补我开始浪费的时间,又想站起来就走,去他的考试!
有同学交卷离开。“不急不急,还有很多人也没做完呢。”拼了命,终于将掐出的四分钟填满。怎样结尾呢?凭直觉,将中间部分的一个镜头拖到最后。就差加一个黑白的特效处理了。老师一声时间到,电脑屏幕立即变成了公共屏。同学们又一阵唏嘘,正在生成呢老师!屏幕又瞬间恢复。黑白特效没有找到,唉,算了!情急之下拖了一个老电影的效果加在前几个镜头上。希望老师看到这些,能够想到我是有过思考的吧。终于完成了,拖拽浏览一下,画面和音乐都在,没有黑场。交卷。
心情如霜打了的茄子,同学们都那么淡定,应该剪的很好吧。唉!这趟恐怕白来了。
勉强不去想它,硬挺着走进一家饭馆,点了一份鸭血粉丝。在我初试时奉为榜样的林特特当年在职考研,每天中午都吃一碗鸭血粉丝,一筷子粉丝加两片鸭血,一起放进嘴里,同时告诉自己,只要熬过这一段,届时我将……
但我,心里难受的不想吃饭。
剪的那么烂,前面一分半跟后面是完全不搭的,画面是直接贴的,连淡入淡出都没有,音乐也很突兀,结尾的音乐更是戛然而止······自责如潮水般涌来。
且慢——我考完初试之后在传媒公司实习,一位工作十几年的老后期,将自己拍的素材剪成十分钟左右的短片,尚且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剪得很好。那么,老师也不会期待大家剪的有多完美,况且这不是后期专业,剪辑并不是老师唯一看中的,下午有面试,就说明老师给你机会,让你表达自己短片中未表达的东西。
对,就是这样!而且,其他同学也未必剪的比我好。想着,碗里的鸭血粉丝竟见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