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很容易影响工作热情,或者哪怕就是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天气、发生或将发生的小事、被同事、老板的一个眼神或冷落,都成为影响工作的因素。我们或许意识到了问题,并责怪自己没有情绪调控的能力。而经过留意、训练,发现问题并不在于情绪调控,或者说可以做到与情绪无关。情绪可以影响我们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但是不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流程,并且这样的影响实际和个人能力有关。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影响也是尽可小的。
首先,时刻问自己:我该做些什么,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个积极性的警觉。自己对问题窘境的不满。避免问:为什么这么糟糕?我不会,怎么办?避免陷入处理自己的抱怨与情绪的恶性循环。再者,注意主体一定是自己。因为我们不可能指望别人改变,或能主动为之做些什么,即使会有,时间、程度都未知,反而会造成新的困扰与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掌控的是自己情绪和行动,所以主体一定要落到自己。
而自己面对问题或窘境,总是陷入一个茫然而手足无措的境地,是没有面对问题,并直接面对问题。自己只陷于自己面对麻烦的境地,却没有搞清面对的什么问题,或者问题太模糊而笼统不够细化、清晰。
我们需要问下自己,需要处理什么问题,问题是什么?这样的定义,需要尽量具体而细化。比如,现在的问题是客户并没有了解这款产品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压头机构有角度;现在的问题是团队里的人缺乏培训,没有培训体系;现在的问题是我现在并不清楚她对我的真正态度等等。这样问题定义的过程很重要,不然往往会陷入一个感觉应对的境地,效率不高也容易偏向。
然后,再问自己如何处理问题,寻求方式。这样的方式资源,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是外界资源。当然更应鼓励尝试。因为尝试,本也是经验积累的最有效而直接的方式。比如,客户没有了解到产品功能,我是不是可以制作一个总结性的简页?压头机构有角度,是不是哪边应该是有螺丝可以调节,是不是可以试一下?团队没有训练体系,我是不是可以组织编写教材,每次处理流程优先分享之类的?不清楚她的态度,是不是可以旁敲侧击,我是不是可以试试约一下她,是不是可以问下她朋友?等等。主体是自己,问自己要处理方式。
当然,有时候问题并不是都会被解决。解决问题是我们最直接的初衷,可是如果我们多次尝试后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在一开始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可以换个角度,试试能否改善它。
最后,以上多是想,但应该明白,做比想更重要、实在。行动高于一切。任何一点点行动,都会有改变现状的可能,但是不做,或仅停留于想,那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