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刚来临沂时初见糁馆便觉得好奇,这个糁是个什么东西,便问朋友这个糁(shen )是什么,结果便被朋友嘲笑了一番,说这字不能读shen,应该念sa,于是自己还特意查了字典,结果sa中没这个字,只是叫着叫着便成了sa,朋友还说这个糁的读音还是御赐的。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如今的郯城马头镇时,想品品当地的名吃,当地的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爷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糁)?”地方官员忙点头:“这是啥(糁),这是啥(糁)。”因此,天子的随口一问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糁。
是不是真有其事暂且不说,反正都叫sa,自己便也跟着叫了起来,第一次喝糁时还是有些不习惯,临沂这边的糁馆多是牛肉糁,一般都是支起一个高高的灶台,上面支上一个大缸,大缸被一直小火熬着,像是吊高汤似的,里面有什么还真没仔细瞧过,多半也是瞧不到,因为加上灶台和大缸高度差不多两米多高,每个糁馆的味道稍有差异,许是熬制的方法和调料的调制不同,但门口的广告牌多是惊奇的一致,都会带上“正宗"两字,是不是好,自己多半是尝不出来,但同事有好这一口的,有时早起开车跑半个多小时就为喝到一口糁。
进到糁馆一般都是有几个价位不等,5元、8元、10元的都有,底汤是一样,就是牛肉加的多少了,一般都会再打上一个鸡蛋,看着师父先是把鸡蛋打到碗里,稍微搅散之后便从缸里舀上一勺热乎乎的糁,鸡蛋便被冲开了花,然后再撒上牛肉片,最后放上些许的香菜,便到了你的嘴边,这糁稍有些黑,稠稠的,闻起来也是香气四溢,里面有胡椒粉和五香粉,刚开始喝感觉有些麻,后来喝习惯了便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一般的糁馆会配上油条,也有火烧或是包子的,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小咸菜,这多是店家自己调的,有时能吃到萝卜条,有时是白菜心,还有的馆子会有韭菜花,一碗热乎乎的糁,配上油条和可口的小咸菜,也可称得上是一顿美味的早餐了。
据说这糁的历史也挺悠久,在《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有点像现在的糁,而且在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并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入选的9个项目中,代表临沂传统饮食文化的名小吃:糁,还入选非遗目录。
今天正好经过糁馆,便喝了一碗,味道依旧,门口上挂的牌子也是“正宗南关糁馆”,正不正宗呢,喝着过瘾就行了,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正宗”的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