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学习体会十三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01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教学勇气》的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的《关上门的教学》、《对话的新主题》两节。
■ 关上门的教学■
每当想象聚集在伟大事物周围的真正的共同体时,我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教师也能聚拢在被称为“教与学”这一伟大事物的周围,并且能同样怀着对我们所赋予的、任何值得相识的主体的敬意,去探究伟大事物的秘密吗?
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
如果我想教得好,则一定要去探究我的内心世界。但我可能在那里迷失,不断自我蒙蔽和故步自封。因此,我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何况这样的共同体可支持我经受住教学的磨炼,给我在任何名副其实的教学单位都能找到的累积的集体智慧。
我们可以从彼此间找到帮助自己教得更好的资源——只要我们能找到互通的门路。但是难就难在这儿。学术文化在同事间所建立的壁垒,甚至比我们与学生间的壁垒更高更宽。这些壁垒部分源自竞争所引至的恐惧感,使我们四分五裂。壁垒也源自这一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
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我们如何从个人化的框框中跳出来,建立持久不断的教学对话,去好好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呢?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展开关于优质教学的真诚对话,既提高我们的专业实践,又从中提高自我认识。
■ 对话的新主题■
我们把教学简化成技术问题的倾向,是我们缺乏有广度或深度的同事间对话的一个原因。虽然技术性的谈话有可能提供给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案,但当技术成为唯一主题时,对话就阻碍了:教学的人性议题被忽略,因而教学的人也感到被忽略。当教学被简化成技术时,我们贬低了教师和他们的专业,而且人们也不愿意再回到贬低他们的对话中。
我们已经探讨了其中几个主题。在第一章中,我们探讨了呼唤教师心灵觉醒的心灵导师和学科。在第二章探讨我们的恐惧时,我们谈论教师和学生的人性状况。在第三章中,运用悖论的观点,我们谈论教的喜与忧、我们自己的天赋和不足,以及学习空间的创造。正如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我们能谈论不同的认识途径及其如何塑造我们的教学方式。
在本章中,我想探究两个能生成优质教学和促进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进行优质教学的适当话题: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以及能丰富我们教学自我感的隐喻和影像。
教学是创造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优质教学不能够被贬低至技术层面: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我们可以在隐喻的领域里向前再迈进两步,更深入地探究自身认同和完整。首先,我们能同时透过它看到自己的阴影部分,以及它所展现的优势。正如我们以前已经看过的一样,自身认同和完整不总是光辉耀眼的事物。其次,在我们教学遇上困难时,我们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利用这一隐喻并找到指引方向。
当我检讨教学过程中令人不快的时刻时,一个源自心灵的影像,令我避免以贪小失大的方式寻找技术性的解决方案。想象中它使我回到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内心景观,在那里我找到最深层的指引。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劣之所,不可能十全十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平时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的研讨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拓宽自己的学习空间,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应该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决不能“关门上课”、夜郎自大,自断学习进步的道路。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光靠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教书育人关键在育人。作为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因为育人远比教书更重要,教书目的就是为了育人,教师工作的重点是育人。教师只有全身心的投入,通过心灵的交流把真理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