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交电子版的,并且声明:杜绝错别字,不要告诉我你文章中的错别字是被输入法“坑”出来的。但是,在诟病输入法不到24小时之后,我又突然感激起输入法挖出来的坑了。
不知从何时起,不管是在手机还是电脑中输入M字母时,跳出来的第一个词便是“慢慢来”。以前从没觉得有何不妥,但此日却突然似有大不妥了。
一个人,口是心非的时候总是少的,言行举止,往往密切相关。输入法里那些被设置为首选的词组,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使用者日常的为人处世的状态。看着我的“慢慢来”,才发现自己在太多的事情上,太喜欢“慢慢来”了。
上学时,考试的时候总是要花四分之三的时间去做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词,然后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开始手忙脚乱地回答占了绝大分值的论述题。于是有些时候,写到最后心烦意乱,索性搁笔,结果自然不佳。出行时,同学、朋友总要走出一段之后才发现,我没有跟上,不得不停下来等一等,如今才发现那些时候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等等我”。后来懒得说了,索性宅着不出门,避免结伴同行,结果回头才惊觉朋友有点少。不只朋友有点少,出行时能及时搭上公车的时候也特别少。每次回家,拖着行李看到那趟开往火车站的公车或地铁时,总是目送的时候多,登临的时刻少。多年之后才于这回放中发现,那一趟趟错过的车程,与人生中的某些境况是如此相似,错过的可能就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过错,比如子欲养而亲不待。工作后,跟学生说“慢慢来”,于是在自己毕业之后还要为毕业论文纠结、郁闷、抓狂,在临将答辩之前才追着学生要论文。如今才惊觉,原来因为慢慢来,我常常把自己往被动的位置上逼。
但是,慢慢来就真的毫无是处吗?《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先生不是给大家留下很欢乐的印象吗?急性子的人不是有时候也很羡慕那些能慢慢来的人吗?等人的时候告诉对方“不急,慢慢来”不好吗?
或许,我还要栽多几个跟头,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慢慢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