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又怎样,书里好像并没有给出答案,尽管讲述了31个31岁的故事,但似乎也只是在说,31岁不会怎么样。可我还是忍不住在想,31岁会怎样呢,他离我越来越近了。
小时候,总会做一个梦,30岁前要把自己嫁出去,尽管我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去理解30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哪怕我一早就知道了三十而立四个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瞅着30岁是没什么渴望里的大团圆,便不得不作出对抗的状态。姜老才辣,好酒封藏,如果时间年龄必须是标签的话,也总能找到他有趣的意义。饭菜可能会剩下,会变得不美味,甚至是会变质,那么人呢?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从来不是哪一个时间点,而是你打心眼里认为我无法再成长再改变的那一个瞬间,可惜的是这个瞬间从不曾自带报警音。
那么31岁呢?他不会像是6岁时的入学典礼,也不是18岁的成人礼,也不会是23时的毕业典礼,他没有仪式,除了我们自我编织的粉饰之外,他跟所有的时间一样,自然而然的来,又自然而然的走。山本文绪的文字温柔而且朴实,小说里没有那么多戏剧化的跌宕起伏,每个主人公都在原本的琐碎里经历着自然会有的小变化,也在自己的心情里感受生活恩赐的一切。生活的仪式感往往会提醒我们感受那些原本简单的事情,甚至自我夸大成为轰轰烈烈,但即便我们再过更多的生日,我们都不能把他直接定义为成熟,独立,团圆,或者别的什么莫名标签。
小说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身份角色,过着各不相同的生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窘态,但就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我觉得孤独感很强烈,无论是不是在婚姻和工作状态里。我知道孤独不是伴随独立而来的,相反的,越依赖,越孤独,可人又好像完全不能一个人而活,在编制人际关系网的同时,好像也在无意的排列着个人的孤独。书里有个故事说,母亲翻出来31岁女儿抽屉里的避孕套,那种担心和惶恐,而女儿似乎也在为嫁不出的事情,焦虑和抱歉,"我永远无法找到一个妈妈眼中爸爸那样的人",这是谈判里的女儿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但是让我记忆更加深刻的是结尾处,留下的字条写,越担心,女儿就会离得越远。这样的故事,书里其实是反复出现的,家庭主妇争夺频道权,单身女性蜷缩在车里等等,每一个情节画面,好像都是真实可触的,都是自然正常的,但都是在低诉人的孤独感。
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开始涌入越来越多的不堪的时候,在苟且里越来越多的深陷的时候,在某个故事的最后,作者写,我终于成为自己人生的当事人了,还是让我感受到了明媚和振奋。人真的会花三十年争取人生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吗?可能现实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一定都在面对一些干涉,不同的是我们各自用多少力量去抵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不是一件简单自然,像吃饭喝水不需要过多提起的小事吗?怎么成了我们生活里不断充斥着的口号和情怀了呢?有牵绊的地方就会有挣扎,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可重要的是,我们都会成为自己人生的当事人,只是希望那一天,来得越早越好。
我确实,还没有到了,那个会瞪着眼睛,拍着桌子,带着各种复杂心情,跟人问,三十一岁又怎样的年纪;我大约,会在某个闲得发慌的午后,稍微花那么一丁点的小心思,想三十一岁会怎么样呢,这心情似乎就像小女孩会想象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的样子,充满期待,全然不会想起踩高跟鞋可能的不适感;我更加知道,有一天,我会漫无目的的想起,我的三十一岁是怎么样来着,在那些记忆的碎片里慢慢拼凑,在那些生活的额琐碎里,记起那一年的寡淡里可能有一顿美美的大餐,或者只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小工作,然后会心一笑,就又忙碌在眼前了。
每一个人都逃不过岁数的增长,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不用年龄固步自封。生活从来不会像是课程表,在每一个课程的开始和结束,自动响起了铃声,可我们依然可以慢慢改变点点沉淀。三十一岁不会怎么样啊,可生活总值得被更认真的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