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引发了人们对岳飞的再关注,在宋高宗、秦桧、岳飞三人之间讨论最多的是“莫须有”究竟是什么“罪”?
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原本不错,岳飞的“精忠报国”,宋高宗必定是极为欣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法书册页中有《宋高宗赐岳飞手敕》一通,文如下: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洲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高宗花押)
观其字,具王羲之《兰亭序》的神韵和智永的特色。赵构将其融会贯通,不论是在整体布局,还是在书法的笔意上,赵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显示出“秀异而独立”、精彩润朗的艺术风格。
这一通手敕可以说是“书文并茂,感人肺腑”,一个将领得到皇帝如此的推心置腹,还能不感激涕零、以死报国吗?看这通亲笔手撰的敕文上的结语:如卿体国,岂待多言!当日宋高宗是如何的倚重岳武穆,皇帝渴望收复失地,对于岳飞也是极度的信任,不仅关爱有加,还广泛授其兵权。然而结果呢?四年后却是赐死于风波亭。许多人都把这罪过推之于秦桧,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大事怎能不令宋高宗知道?丞相担当得了吗?势必有皇帝的指示无疑。
秦桧以“莫须有”三字杀了岳飞,大家都说“莫须有”三字是一个不确定的判决,如何能服天下?但是“莫须有”的“莫”字如何解释,人言人殊,莫衷一是。
泰山学院历史系教师赵兴彬通过语义学研究,梳理古今关于“莫须有”的解释。他写道:
据顾吉辰考证, 涉及秦桧“莫须有”的宋元文献约有11种, 最早者当属宋人熊柯的《中兴小记》, 其卷二九《高宗绍兴十二年癸巳》记:“先是, 狱之成也, 太傅韩世忠尝诣问秦桧,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 其事体, 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须有, 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 桧不听。”熊克还特别注明“此据《野史》 (无名氏) ”。其后, 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和无名氏的《皇宋中兴纪事本末》把“莫须有”直接改为“必须有”。
一些明、清文献和近现代工具书, 大体都将“莫须有”训为“也许有”、“恐怕有”、“可能有”。另一些说法虽然有别, 但其所指, 类同此义, 如金毓黻的“当有须有、尚须有”, 柏扬的“不见得没有”等。
与以上对立的看法是, 认为“莫须有”应是“无须有”、“不必有”、“不需要有”。“莫”是常用文言否定词, 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义为:谋反“这件事不必有, 我同样可以杀死他” 这正是“秦桧奸诈、横蛮的一个写照”。
赵兴彬从语义研究角度分析说:以上的解释都有一定根据。在古汉语的陈述句中, “莫”字的使用分三种具体情况:一是作无定代词使用, 表示否定, 相当于否定词“不”。“莫须有”就是“不须有”。二是“莫须”合用表示肯定, 义同“务必”,宋人说“莫须”一词, 它表示强烈的肯定语气“必须”、“一定”、“千万要”之类。“莫须有”即“必须有”。三是仅作句首发语词, 同于“夫、维”,常被用作句首发语词, 起到议论、感叹、祈使或略微停顿的语气作用。“莫须有”可以解释为“嗯, 应该有!”
台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霖灿提出另一种说法,他在研究宋画时,发现一件珍贵绘画作品,竟然提供一件“宋代方言”的宝贵资料,这件书法作品是蔡襄的杰作《澄心堂纸帖》,内容为: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 襄书
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
文中的“试与厚直”,意思是多给他(纸工)一点钱,“直”就是值,“厚直”是丰厚的报酬。“莫得之”的“莫”,就是“莫须有”的“莫”,可知南北宋时,这口语十分常见,以此解释,“莫”就是现在的“或”,“莫须有”意思是“或许有这回事”。
无论“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宋高宗赐死岳飞是不争事实。诛杀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宋高宗赵构而非秦桧, 秦桧仅是胁从和帮凶而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在皇权专制时代, 只有皇帝才握有生杀予夺之权, 秦桧即使再狠毒、奸诈, 若没有赵构的授意和批准也决不可能置岳飞于死地。关于这一点, 早在明代文徵明的一首《满江红.拂拭残碑》(书法作品收藏于台湾故宫。有人说,词作者并非文征明,而是元代一词人),其文如下:
拂拭残敕(碑),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恤,徽钦辱?但徽钦既反,此身何属?
千古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右题宋思陵与岳飞手敕墨本。调寄满江红。书似伯起评教。徵明时年九十
这是文征明九十岁去世前不到二十日的作品,然而整篇看来全无衰颓枯索气象,反而是精神抖擞、直言大气、字字铿锵、份量极重!九十高龄还能写这么遒劲豪迈的大字,了不起!
全词的重点在文征明读碑之后,自然有万干感慨,主要集中在高宗对岳飞的态度前后不一这一点上。所以,作者自然写道:“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所以,“莫须有”才是赵构真正的心声!
参考文献:
赵兴彬.“莫须有”语义研究评估
李霖灿读画四十年
顾吉辰.秦桧“莫须有”说质疑
金毓.岳飞之死与秦桧
柏扬.中国人史纲(下册)
宋元笔记.四库全书·子部
王瑞来.“莫须有”新解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四)“考异”引《中兴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