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UG的由来
一位女科学家和一只臭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被誉为计算机程序之母的格蕾丝·赫伯(Grace Hopper)。时光回到1947年,当时她正在为下图这个庞然大物编制程序。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万用计算机的进化版——马克2号(Mark II)。瞧瞧这庞大的机器,可想而知,格蕾丝不止要做脑力活儿,还得做体力活儿。
有一天,她正在调试程序(就跟我们在电脑上运行代码,看终端有没有报错一样),结果老是出现故障。
层层排查后,她拆开了继电器,结果发现有只飞蛾被夹扁在触点中间,从而“卡”住了机器的运行。揪出来之后,格蕾丝幽默地把这只幺蛾子的尸体贴在了她的工作日志上,并喊它叫bug(臭虫)。
从此,bug就化身计算机领域里程序故障的代名词,成为程序员一生如影随形的“亲密敌人”。而我们也自然把排除程序故障叫做debug。
Debug是程序开发中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一项工作,我们将在本章中学习Debug的方法。
2、出BUG的常见四种类型
出BUG一般常见的类型分为“粗心”、“知识不熟练”、“思路不清”、“被动出错”。
2.1、粗心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a = input('请输入密码:')
if a == '123456'
print('通过')
仔细看报错,其中有3个关键信息。
(1)line 2
代表这个bug出现在第2行,所以,我们在Debug的时候,可以优先从第2行开始检查。
(2)^
代表bug发生的位置,这里指出的位置是第二行末尾。
(3)这一行写的是错误类型,SyntaxError
指的是语法错误。
在python的使用中,还有缩进、中文符号的使用等等因粗心造成的常见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张清单让我们完成自我检查啦!
自检清单
1.漏了末尾的冒号
,如if语句、循环语句、定义函数
2.缩进错误
,忘记缩进或者缩进和空格混用
3.把英文符号
写成了中文符号
4.字符串拼接的时候,把字符串和数字
拼在一起
5.没有定义变量
6.'=='判断符号和定义符号'='混用
2.2、知识不熟练
a = []
a.append('A','B','C')
print(a)
比如上述的代码,就是对append()函数的运用不熟练的运用,正确的append用法是:
append()
函数是列表的一个方法,要用句点.
调用,且append()
每次只能接受一个参数,所以正确的写法是这样:
a = []
a.append('A')
a.append('B')
a.append('C')
print(a)
2.3、思路不清
思路不清指的是当我们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我们对细节和实现手段思考得不够清楚,要么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要么虽然没有报错,但是程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我们可以用两个工具来理清思路:
1、print()
函数
2、用#
暂时注释部分代码
movie = {
'妖猫传':['黄轩','染谷将太'],
'无问西东':['章子怡','王力宏','祖峰'],
'超时空同居':['雷佳音','佟丽娅'],
}
name=input('你查询的演员是?')
for i in movie:
actors = [i] #这里的actors取值错误了,正确用法为actors=movie[i]
print(actors) #打印当前的actors,看看问题出在哪。
if name in actors:
print(name+'出演了'+i)
解决思路不清bug的三步法##
1.用#
把感觉会出问题的代码段注释掉
2.利用print()
语句,展示关键步骤的操作结果
3.根据print出的结果,一步步寻找和解决问题
2.4、被动出错
被动掉坑,是指有时候你的代码逻辑上并没有错,但可能因为用户的错误操作或者是一些“例外情况”而导致程序崩溃。
我们举个例子,当运行以下代码的时候,如果输入的东西不是数字,则程序一定会报错:
age = int(input('你今年几岁了?')) #我输入了汉字十八岁
if age < 18:
print('不可以喝酒噢')
一定会报错的。
另:
你今年几岁了?153 #我输入了153
153 #屏幕上打印了我的输出,看起来是数字
<class 'str'> #但如果用<type(age)>来打印的话,显示是字符串类型
为了不让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错影响程序的后续执行,Python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异常处理的机制,可以在异常出现时即时捕获,然后内部消化掉,让程序继续运行。这就是try...except...
语句,具体用法如下:
来,让我们使用以下这个函数。
while True:
try:
age = int(input('你今年几岁了?'))
break
except ValueError:
print('你输入的不是数字!')
if age < 18:
print('不可以喝酒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