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3日
正月初十
第一节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特殊认识说)
(2)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交往说)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价值目标说)
(4)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说)
(5)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边活动说)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才能使其有效地转化为智力。
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
(3)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防止忽视智力因素或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偏向。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优先教学的重要保障。
防止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5)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掌握知识为基础。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或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第三节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发展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