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介绍了财富规划的知识地图和推荐教材,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开始,正式进入个人价值提升部分。
1. 牧羊少年的故事
去年赛八戒看了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是一本类似《小王子》,《动物庄园》,《1984》的中篇寓言类小说,讲了一个离奇的屌丝逆袭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年轻的西班牙牧羊人。某天,他在一个破庙里的大树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宝藏。因为这个梦实在是太清晰,所以他认为是神的指示,下了去寻找宝藏的决心。
他一路走向埃及。无论是面对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还是面对稳定收入和喜欢姑娘,他都始终像唐僧一样坚定不移。历尽艰辛,他终于到了金字塔脚下,找到那个跟他的梦里一模一样的地方,在惊喜中根据梦的指示开始挖掘。没想到正在此时来了一群强盗,强盗不但搜刮了他所有钱财还要杀他。
在杀他之前,强盗问他为什么要来埃及,他告诉强盗是因为当年那个梦的指示。强盗哈哈大笑说:前些年我也做过类似的梦,梦见在远方一个破庙里的大树下有宝藏。但正常人怎么能相信这种梦呢,这么傻的人根本不值得杀,然后丢下牧羊人扬长而去。
牧羊人听到强盗提到的那个破庙正是自己当年做梦的地方,立即返回故乡。他在破庙里真的挖掘出了宝藏,迎娶了路上遇到的那个美丽姑娘,过上了富甲一方的日子。
2. 认知是一切结果的起因
你可能会说故事始终是故事。如果他真的被强盗杀了,那他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他继续留在家乡放羊,又或者选择停止脚步,早点和路上心爱的那个姑娘过一辈子岂不是更好,更低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我自己认为人生就像是打角色扮演游戏。那些作为故事背景的NPC (游戏中用于推进故事设置的虚拟人物)永远在同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貌似非常安全,但他们的人生其实非常单调。游戏主角是有很多机会失败,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最丰富,也只有他才有机会获得不一样的成功。
让我们回到现实,其实我们身边充满这种牧羊少年的成功故事,无论是马云、马化腾还是盖茨、乔布斯,又或者是王宝强、郭德纲、岳云鹏。你看到每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其实都是一个牧羊少年。正因为他们有梦想,真心渴望成功,他们才有机会成功。大多数人之所以始终在原地,虽然有能力和运气的成分,但起源却是认知让你根本没有迈出脚步。
3. 认知是可控的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表面上说的是基因,但其实也体现了一种认知差别。
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对在央视上讲《玄奘西游记》的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采访。当记者问钱教授为什么会考虑报考北京大学西域古文字这个异常偏门专业,钱教授说因为中学时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记者问他考虑过就业问题吗?钱教授说他们海宁钱家是书香门第,没人考虑这种世俗问题!否则会让全家族鄙视。

看到没!出身钱学森、钱伟长、钱钟书,钱三强等一系列名人的“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跟普通老百姓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同。我们考虑的是生存,人家考虑的是梦想。
如果你对钱文忠不熟悉,那么再举个名人你应该知道。身上贴着《同桌的你》、《晓说》、《鱼羊野史》和《奇葩说》等一堆标签的自称矮大紧,俗名高晓松。他在脱口秀中曾多次说过自己的家族:外公外婆一个是清华副校长,一个是两院院士、钱学森的师姐,亲戚中出了一大堆专家学者,自己的清华肄业是家族中学历最低一个。他从小有问题就去问清华各专业的泰斗,家对门住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按常理推断,他最应该跟随家族的方向走科学家这条路。然而他选择了从清华辍学,去搞当时并不怎么赚钱的校园音乐,最终成就了今天这种不一样的成功。
由此可见,认知的源头是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但是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这种选择将决定命运。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讨论财富规划,探讨人生价值的开始要反复强调认知的重要性。认知虽然只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但是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所以这个条件就是最重要的成功条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菩提财富的主业是财富规划,赛八戒并没有让你抛家弃子踏上寻梦之旅,只是借此提醒你: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财富规划创造财富,没把财富规划作为自己终身的第二职业并为此付出心血,那就不可能因此而获得财富。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成功的原因。
请记住牧羊人这本书中的一句名言:
当你真的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