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个老同学的建筑公司新来了两个同校同专业的大学生,一个成绩非常优秀,专业知识很强,也肯埋头苦干;另一个就要差上很多,整天到处找人聊天、喝酒打牌。
没到两年时间,反倒是后面那位在公司里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了同学手下的心腹。
有次吃饭,我问他后者到底哪好,他笑了笑:
后来我也就笑了,这个同学上学时也是个学习不咋地的主,如今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每年全国各地跑各种工程,总结起来,也是个会来事儿的主。
职场上有句深入人心的话,叫:
会做的不如会说的。
很多公司里,都会有类似的现象。
有些人,平时不怎么认真工作,只是会哄领导开心,就能工资比你高,升职比你快!
有些人,性格更为外向,喜欢社交,认识得人更多,就能拿到更多的资源和订单。
有些人,能言善辩,总是能在公司内部争论中占到更多的便宜。
西方有种说法:
这个世界,不善于表达的人,似乎越来越吃亏。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似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混的不如那些能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高手,更不如那些能说会道能获得领导赏识的人。
在这种认知下,那种倾向于安静、沉默、不善言辞的人,会被认为无法融入社会,不会被人重视。所以人们越来越青睐表达能力,各种沟通、谈判、社交的课程和培训也风行起来。
与人连接是生存需求,但并不意味着要让生活中充满垃圾社交
中国社会具有浓郁的依附属性,我们非常注重尊卑、礼仪、人情等,注重人脉的建立、积累和维护。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人脉,并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可你。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一个需要自己本身的实力足够,另外也需要不断的投入时间、精力和物力。
社交,本身的目的增进感情、学习和成长。
所谓的垃圾社交,是指并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有效的人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吃饭喝酒上。而许多年轻人却沉迷于此。
垃圾社交风行的原因之一,就是认识不到积累自己的核心价值,没有经过思考来确定发展方向,或者现有的能力不足以从这些社交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所以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优秀的人都会经历孤独的时光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许多一个人的时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睡觉,甚至一个人娱乐。
有些人拼命参加社交,想逃离这种孤独感,最终却往往发现,即便身边围满了人,却依旧会感到孤独。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在某个时间段陷入孤独之中,而如果你越是优秀,往往越是如此,因为可以跟你对谈或对手的人会越少。
马云说:
郭广昌说:
俞敏洪说:
孤独不可逃避,也无需逃避。
独处并不是力量,独处时能够进行深度思考才是
如果你喜欢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并不是。但喜欢独处只是你的性格特点,却并不一定是优点。
所谓高质量的独处,并不是百无聊赖或把时间浪虚度,而是能够将独处变成自我成长的能量。
西点军校领导与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欧文,在他的新书《内向思考》中说:
过去许多人可能在不经意间从独处中获得了力量,而现在却需要有意地让自己处在独处的环境中,通过自律来让自己不受侵扰,退出喧嚣,完完全全远离世俗的窥探。
每个人都需要创造出一小段一小段的独处时间并善加利用。
我们能从内向的思考中获得什么?
1.清晰的思路。
近忧往往会影响一个人所做的决定,甚至不会让人去考虑长远的打算,独处有助于理清思路。
2.逻辑思维。
艾森豪威尔说:要在镇静的状态下做重大决定。直觉可以在精神平和的状态下获得,但清晰的逻辑分析思维只能通过严谨的推理演绎思维得出。由于通过逻辑分析的过程困难而缓慢,因此最好而且可能只能在独处下完成。
3.直觉判断。
直觉是在意识思维的深层次形成的。直觉对逻辑分析不仅起到检验作用,还起到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的精神平和的状态下,即使时间只有一瞬——通常足够灵光一现了——直觉也能在逻辑分析行不通的情况下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4.创造力。
正如直觉可以产生清晰的思路,直觉也能带来创造力。直觉思维已经把大多数分析工作都做了,你只需停下来倾听直觉的声音。
5.掌控情绪。
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每遇到一次挫折,每出现一次意外,都会加重身上的压力,“独处可以让你在别人慌乱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
6.自我认知。
当困难占据了我们视野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富有成效的独处可以帮你实现这一改变。只有从身边的喧嚣中解脱出来,方可跳出当前的处境,从更大的背景当中看待现有的问题——同时也看清自身的局限。
7.容人之量。
愤怒与恐惧都会影响领导者的判断力。面对一些不公平或不公正时,深入思考其中原因,就可以在回应当中尽量避免对人不对事的情形发生。
8.被反对的勇气。
亚里士多德曾说:
你可以通过在户外独处的时间和直面挑战养成这样的习惯。
与性格无关,真正的高手,都是内外兼修的。
对外沟通,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开阔眼界,消弭矛盾,获得更多的机会。
而内向思考,能让我们理清思路,去芜存菁,掌控情绪,提升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会偏向擅长一个方面,但人们的成就高度往往取决于他的短板。
再内向的人也需要与人沟通,再外向的人,也要抽出时间独处和思考。没有人是纯粹的内向或外向,优秀者往往既能对外沟通,也需要内向思考。
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让独处时进行的内向思考更富有成效。
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那些还不习惯独处的人们。
1.资料的准备。
如果我们打算利用独处的时间考虑某件事情的话,就应该事先把它拎出来,简单地浏览相关的材料。
这样的话,我们的大脑就可以事先处理这些信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思考时更快地顿悟。
2.情感上的准备。
内向思考有时会让我们产生顿悟,而这些顿悟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可能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失误或缺陷,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犯了错。
独处可以让我们接近真相,而真相有时会让我们难堪。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对我们来说正是改变的机会。
3.外向型人格从内向思考中获益。
与独自思考问题相比,他们更喜欢与人谈论问题。
但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会发现,当他们通过内向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之后,和人谈论更是一种享受。
当他们能感受到独处的其他好处的时候,包括创造力、情绪平衡和道义勇气等,他们会更为感激独处的时间。
4.不要担心跟不上时代。
许多人觉得如果几个小时不查看邮件,不看新闻,不浏览社交媒体,就会落后于时代,持续接受如此繁复的信息会严重分散人们的专注力。
如果总是在浏览电子信息和工作之间不断切换的话,哪有时间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呢?
斯坦福商学院吉姆·柯林斯在《内向思考》的序言中所说:
这一点对当下的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否则我们只有到年末才幡然醒悟这一年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做,一年年时光飞逝,而我们一直在做无用功。
所以静下心来待一会儿,读读这本书,努力修炼独处之道吧。
这个世界并不是惩罚内向,而是惩罚不符合能力的欲望。
这个世界并不会惩罚孤独,而会惩罚以安静为借口过多地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