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养?自认为“教养”是一个很重的词汇,是不可以随便的把他安放在一个人身上去论断他的是与否。
为了更确切的理解它,我反复的拜访了“度娘”。
“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恭的表现。
教养是文化与品德的修养。”
“简单的讲: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有人说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是接受过高档教育的富人,也有人说,“教养”不是富人的专属,我们同样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与素质,并且必须从自身做起,以便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但是,我们的努力是否会被偶尔的不慎推向满盘皆输呢?
近日,被刷屏无数的“蹲地铁的两个女孩”,被冠以没有教养。就一“蹲”而已,把两个孩子的所有都否定掉。我觉得,顶多是俩孩子有失体面吧!不管她们“蹲”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要用“教养”一词来笃定的话,拍照片并且给搬上网络的人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再说说我曾经的邻居吧!他家儿子可是又胖又壮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闹出了点小矛盾,孩子嘛!也许过一两天就都烟消云散,又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了!当然,这个时候,家长们更应该开导自己的孩子,应该怎样做才能冰释前嫌,更好的相处。这也是最起码的教育方式。
这位爸爸却高喊:“不行,我儿子受委屈了!”于是,气势汹汹的找到两个女孩的家里,一顿质问带吓唬。大人不在家啊!孩子们直接就哭了。奶奶回来后,听孙女一说,那架势也是堪比老虎发威。本就芝麻小事,两家人却险些爆发一场战争!
在这里,就要质疑那这位爸爸的“教养”修为了。同时,也折射出“熊孩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女性,和我年龄相仿。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优秀。有一次,错了一道不该错的题,被老师留在教室不让回家。她去教室找儿子的时候,老师正在裹儿子的耳光,半个脸已经红肿。她愤怒的跑上前质问,老师说他错了不该错的题。
这下更惹怒了她,拖着老师要去教育局理论。楼下,老师家长们围了过来。班主任本想为老师说情,被她一脚给踹到,再也不敢接近。连拖带拽的俩人进了教育局。最终那个老师被开除,校长受到批评警告。
孩子就错了一道题而已,就让老师把脸都打肿了。在老师的眼里,优秀的学生似乎就必须超越一切,哪怕偶尔的粗心都会成为她眼里的沙子,让自己忍无可忍,大打出手。
我想没有哪位母亲面对那样的场景依然会心平气和,彬彬有礼。
林语堂说:“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爱他的父母”。那么,一个人是否孝顺,直接决定了他在“教养”的层面所占的比例。
她婆婆去年因脑梗生活不能自理,脑梗的面积交大又复杂,所以,老太太时而犯糊涂,时而又很精明。时而又像个孩子,喜怒无常。
照顾这样一位老人,是很累的。单说吃喝一日三餐,这个很简单。如果说到“拉撒”会有几个媳妇能够做到周全?
有一度,一连几日,老太太似乎大小便失禁。更难堪的一幕是,老太太发现自己拉裤子里了,突然就哭着伸手去往外抓,抓到手里了又不知该怎么处理,干脆到处的去抹。这样,真的是把自己置身于粪便之中了。
怎么办?我没经历过。光听描述已经是愕然又愕然了。我的朋友戴着口罩手套,给老人换衣洗澡,一一清理。她说,她那几天根本吃不下饭。一想起就反胃,但是,那是自己的老人啊!我突然觉得,人老了,真的是太可怜了。
话说,“媳妇不是娘养的”,再好也不如姑娘。我却看到了这位媳妇在做着有些姑娘都做不到的周全。我从心底里佩服她的“孝心孝行”。
还有一位先生,文质彬彬,自称“一介书生”。十年前,他为了守护自己的员工。差点把一个带刀的精神患者打坏。事后他说:“如果不是她的女朋友死命的抱着他,让他不要打了,他真的会把那个人打坏。”那一天,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入派出所做笔录。
母亲去世后,忽然醒悟“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教训,于是把对母亲的所有感情全都倾注于岳父母身上,百般尽孝。
岳父几次生意失败,他都会想尽办法使其软着陆。他的岳父是否真的明白女婿的良苦用心,我不知道,但是他也只在乎老人的身心健康。他会经常打电话和岳母聊天,为她疏散心结。得空就回去看望老人,干点儿体力活,吃一顿岳母做的饭菜,他说跟岳母聊聊天,心情会非常舒畅。
他总是交代自己的太太,照顾好孩子,关照好家里的二老,这份孝心,堪比儿子。
一个人的教养,不能被片面的质疑或者否定。这一辈子很长,伴随我们的生活千变万化。我们的性情当然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教养也许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去沉淀。那么,我们又何苦那么早的去给予笃定。人言:“百善孝为先”!能够把“孝”字做到尽善尽美,我认为就可谓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