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夏,立夏之后会一天比一天热。然而当下的资本市场,最火热的莫过于共享充电宝了。连我自己都没想明白,2017年上半年最热的竟然是共享充电宝,也许是因为共享的风刮的越来越猛烈了吧。然而多数人对于共享充电宝都是抱着迟疑的态度,用百度搜索“共享充电宝”,搜索结果80%都是消极的。一边是充电宝项目融资的各种利好;一边是吃瓜群众的不屑不解,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今天的座上宾——共享充电宝。
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还是真痛点?不论市场如何火热,我们都应该回到源头,它是我们需要的吗?4月份的时候去上海出差,因为走的急,没带充电宝,到晚上的时候,手机真的没电关机了,没办法就去酒店借的充电器;第二天去公司,又问同事借的充电宝。之后去淮安出差,因为开车去,所以随身带的充电线,到酒店借的充电器。以上,我基本都是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找充电的地方的,手机充电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没有稳妥的充电方式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
接下来的疑问:共享充电宝解决了手机充电的需求吗?
一、是否能满足充电
目前市场上共享充电宝主要分为两种方式:
(1)桌面式,以小电和Hi电为典型,免收押金,无需借还,插上充电,按小时收费;
(2)机柜式,以街电、来电、云充吧为典型,根据场景分为小型机柜和大型机柜,可带走充电宝,收取押金,可借还或购买。
第一种方式,桌面式,使用场景受限,固定式充电宝决定使用时,用户不可移动的,主要是酒店、餐馆、KTV等地方使用。据估计,这些地方占到80%的手机没电的场景,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外出时手机充电的需求,个人觉得此场景有可行性。
但我纳闷的是,这个和之前市场上就存在的手机充电桩有区别吗?不能因为换了个漂亮的外衣就换成高大上的共享模式了吧。况且通过数据线连接充电的各种安全问题还是上过315晚会的报道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借助这股互联网共享充电宝的春风把安全可靠的手机充电桩给刮来,唉,这年头,担心这担心那,也真是够累的。
第二种方式,租赁充电宝的方式,这是真正的共享充电宝模式,满足可移动充电宝的需求。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租赁?
我们接着分析,刚刚提到外出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怎样才能获得呢?一般情况下,一个充电宝就能满足;如果是长期外出,充电宝和手机充电器都是需要的。然而,请注意修饰词,一个,只需要一个,并且要随时都在手边,想用就用,安全感才会有。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随身带一个充电宝。再继续往下,如何才能随身带一个充电宝?解决方案只有一个:买一个。如果必须是租赁,需要满足以下:
(1)需要随时都能找到充电宝,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提供租赁充电宝的网点足够足够多,所以街电和来电使命是任重而道远啊。
(2)保证借来的充电宝能将手机充满电。如果我租了一个充电宝,没用多久充电宝就没电了,充电宝之于我就如同砖头,拿着是累赘,还要想办法去还掉,体验真是太糟糕了。所以充电宝本身电量容量要大,并且要根据充电宝的电量智能出租给用户。
但实际呢,提供租赁的模式,却是画蛇添足的。让我们回到原点,用户的初始需求是要充电!
(1)简单的流程是:插上就能充电,快速充电,充完走人,没有后续。
租赁的话要下载APP或者关注公众号,缴纳押金,充值余额,到相应的网点去归还。手机充电是刚需,但刚需的实现太繁琐了。如果你说,超过48h,用户就默认购买了,不用归还了。可问题是,后续又该怎么给充电宝充电呢。
(2)拥有充电宝的成本小,买一个就是永久拥有,并且随身带着充电宝的成本也很低,一般都不会排斥。随着充电宝电池技术的发展,充电宝会越来越小的,带着又何妨呢。
综上,我的观点是,做机柜式共享充电宝不如做机柜式充电宝自动售卖。就像现在大街上的自动贩卖机,毕竟,充电宝就像手机一样,随身带着才有安全感。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36Kr又推送了一个消息:共享篮球项目“猪了个球”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天啊撸,这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要不,改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猪了个球”的庐山真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