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看着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总是可以想象到她们的经历并深切的感受到她们的情绪。
今天打开那个软件猜想今天会不会有人留言讲述他(她)的故事了?果然新增了几条消息。
我没有去洗漱就这样坐在床上抱着电脑开始看别人的故事:
她在外人眼里是个任性霸道的女孩,当然还有在那些并不熟悉的亲戚眼里,她说话大声,常板着脸好像所有的事都不满意。母亲开始发现她的这种变化,是从9岁那时开始的,她对家人突然地冷漠与反感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但母亲并不知道她这突然的转变是受了什么刺激,不断地追问好像也没有得出什么结果,母亲从一开始的担心到后面的不耐烦,然后理所应当的认为是青春期的叛逆,也就不再管她。
她的确像是换了个人,9岁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心思单纯,所有心事都写在脸上,与堂弟堂妹打打闹闹,不过大多时候凭借“年长”从未吃过亏,常被亲戚褒贬不一的说“这丫头厉害!”她通常则会定定的看大人们一眼然后跑开,像是听懂了话里的意思。父母和亲戚不以为意“小孩子嘛,懂什么!”
她的变化好像不止这一点。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她吃饭急匆匆的样子?为什么总喜欢趴在桌前写东西?为什么贴身衣物都要偷偷半夜起来洗?为什么在家的时候总是冷脸对人而不是冲爸爸撒娇?不过,母亲并不在意,认为孩子的青春期来了。家里好像少了些什么,是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少了欢笑!少了自己的快乐。
只要在这个家一天,她都没办法笑,她笑不出来,也说不出来。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的时间较多,晚上睡觉会锁房门,父母交代的事只会点头说“嗯”便不再搭理。“这样10岁的的孩子,好像变了些什么,又好像没什么问题!”妈妈跟别人谈及孩子的时候。
她不敢回想,也不愿回忆爸爸对她做过什么,更不愿用“性侵”这个词来概括那天发生的事。她一遍遍暗示自己说“爸爸肯定是一时糊涂了”,可是心理上没办法不厌恶,当然面对他也不可能笑得出来,带着痛苦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这是心理疾病,从而导致行为的转变。
年少的她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无助又可怜。不会隐藏情绪,所有带来的痛苦幻化成对家人的怨恨及反感。
然而成年结婚后,在被丈夫所爱的情感下,这种童年的怨恨和痛苦经时间的发酵变成了心底的酸楚。
“真的太受伤了,我以为我要死了”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