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时分,艳阳高照,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看花草,听听鸟鸣,也不知道该干啥才好。
脑中突生起一想法,我每次都是用面粉烙的饼,那玉米粉也应该能烙饼才对。
我“嗖”地就站了起来,来到厨房,找出早上从地里割来的韭菜,仔仔细细地清洗好,然后“咔咔咔”切成了寸段长,装进了一个盆里,“嗒嗒”又敲了四个家养的鸡蛋,用筷子迅速搅拌了起来。
我边搅拌边往面点房走去,面点房是婆婆的天地,擀面条,包饺子,蒸包子她都会,我除了馅子调得棒以外,只会包饺子,其它的和面、揉面、擀皮那些主活,我是一样都不会。
不是太笨了不会,而是根本就没有碰过,如果去学的话能不能学会,我心里暂时还没底,等哪天我去学学,看看自己到底是笨的还是聪明的。
来到面点房以后,这次我没有舀那白白的面粉了,而是走向了那黄灿灿的玉米粉缸里,舀了有半瓢子玉米粉,倒在了韭菜鸡蛋盆里,然后又掺了些清甜的泉水,用筷子按顺时针方向搅拌了起来。
不一会儿,原来是碧绿的颜色,现在变成了绿中带黄,还有点沙沙的感觉,因为玉米粉比面粉要粗些,融合性没有那么默契,不过我今天就是想要吃粗些的,这才叫粗粮嘛。
搅拌得差不多了,我把电锅插上电源,倒上了花生油,等着油温热起来,同时也不忘搅拌一番,我认为搅拌得越久味道就会越香。
锅里已经有了热气在飘着,看样子油温已经上来了,是该倒入面糊的时候了。
我边搅拌边往锅里倒了大约一炒瓢的份量,然后赶紧用木勺把面糊给均匀刮平,把整个锅底都遮盖住了,圆圆的,大大的,再盖上锅盖,使两面都能受热。
过了一会儿,锅里滋滋作响了,打开锅盖一看,原先的面糊已经变硬成型了,我用木勺把饼给翻了个身儿,哇,玉米粉黄,韭菜绿,又黄又绿,经过油温的一番煎烤,金灿灿,油滋滋,香喷喷,馋得我揪了一小块来尝尝,味道还不错,不过只烙好了一面,两面都烙好那才叫美味呢,耐心等待吧。
我担心自己总爱去打开锅盖看看,所以狠狠心出去绕着院子逛了一圈,又赶紧回到厨房,香气扑鼻而来,锅里滋滋有声,这下该差不多了吧。
我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强忍着激动的心情,故作淡定地打开了盖子,哇,金灿灿黄扑扑的大饼出现在了面前,太诱惑人了。
我赶紧用盘子盛好端给了公公婆婆,让他们跟我一起分享这份突发奇想的成果,他们看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说还真没有这样吃过呢,不过味道还很不错的。
其实,有些事情也许不必要一成不变,应该要学会接受新事物,大胆去尝试创新,说不定就会有惊喜呢。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想到就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