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邱光华机组纪念碑。
2008年5月31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734机组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英勇牺牲,他们是——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让我们在英雄机组纪念碑前为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们致敬!
灾难总是以前所未有的惨烈方式,来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每一次与灾难的不屈抗争,都会涌现出一批时代英雄。每一次与灾难的生死较量,都会锤炼出一种时代精神。汶川的抗震救灾,就是这样一部民族不屈精神的时代颂歌,一部大爱无疆的神圣颂歌,一部万众一心共赴时艰的团结颂歌,一部爱与痛、生与死谱写的生命颂歌!
这颂歌里有英雄飞行员邱光华。1974年4月,周总理亲自选拔我国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邱光华有幸进入了候选名单,但因为体重不达标面临落选,在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当地党委政府费尽心思想办法,给他补充营养,有些群众听说后甚至拿出了家中的小鸡仔为他熬汤。出征的那一天,全县四邻八乡的乡亲们翻山越岭,自发来到县城,为他送行,就这样,17岁的邱光华光荣的成为了羌族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人。从一名普通的飞行学员到特级飞行员,邱光华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因为他深知,是党和人民为他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要永远为党和人民飞翔。2008年特大地震,只有11个月就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请缨,参加救灾战斗。17天的时间里,他和他的机组飞行了63架次,有一次停机转运伤员时,他的机降点离家只有800米,他是多想回家去看看啊,哪怕只是看上父母一眼,可是他不能啊。没有人知道,这个铁骨铮铮的羌族汉子,有多少次他是含着眼泪在飞啊!5月31日,机组在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队到理县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他们的热血永远融入了汶川的巍巍青山。
颂歌里有平凡山村教师张米亚。在孩子们眼里,张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带他们打篮球、陪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做作业、教他们学唱歌。可当灾难降临时,他却变成了一只令世人敬仰的雄鹰。地震后的5月14日上午,当救援的人们挖开映秀小学的层层废墟时,在场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角落里,张米亚老师扑跪在地,身体前俯,脊背上是垮塌的钢筋水泥,双臂下紧紧搂着两个八岁的孩子。“孩子还活着!”救援的人们激动起来,大家试图掰开张老师的双手救出孩子时,他的双臂却搂得太紧太紧……这时,大家发现,张老师离楼梯口只有一步之遥,他完全有机会逃生,然而他最后的动作,却不是奔跑,他用雄鹰般飞翔的姿势永恒的定格了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也许他没有想到,也许他根本来不及想到,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当他张开双臂紧紧护住自己的学生时,他深爱的妻子和他那未满3岁的儿子也已被深深地埋在地下……
在震中汶川,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有写下生死决绝的请战书,从4999米高空奋力一跳的空降兵;有揣上写有自己姓名与单位的小纸条、第一时间奔赴各乡镇的党员干部敢死队;有承受着失去4位亲人的巨大痛苦、仍然果断组织全村514名幸存者安全撤离的村支书……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挚爱的亲人、有日夜牵挂的家园,但危难时刻,他们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顾大家,从容不迫、生死相守,他们以自己的无畏和挚爱、生命和责任为我们勾勒出了这史诗般的英雄画卷,这是困境中最朴实的家国情怀!这是灾难中最动人的英雄华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历史作证,一个崭新的汶川正高唱着英雄颂歌在中国大地上慨然前行;历史作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