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示龙场诸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方面作为初学规则,对任何领域的初学者都是非常有用的。
文章产生的背景
阳明先生被贬贵州龙场,并在那里悟道。龙场悟道是中华历史上重要的事件!
1508年,阳明先生任龙场驿驿丞,那里万山丛棘,环境艰苦,语言不通,连像样的居所都没有。先生就在山洞端居澄默,以求静一。跟随的人都病了,阳明先生亲自劈柴取水、作糜饲之,还歌诗调曲,宽慰他们。
在当时,先生被贬地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他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思考的却是“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他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大道,惊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天理不在外,就在我们自己心中,道即吾心”。
《教条示龙场诸生》是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之后写给弟子的文章,重点讲八个字: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在。阳明先生说:“大家追随我到这里,没什么送给大家的,就把这八个字送给大家,作为学习的规范,望大家慎听。”他用的是“教条”两个字,说明是不容更改的!
在这里,先生指出“圣人可学而至”,这是作为一个初学者,最好的路径。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这句话耳熟能详,国家领导在多次讲话中也提到过。
很多人也获得过一些事业上的成就,但在先生眼中,“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白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没有圣贤之志作为引领,生命时光未免浪费了很多。
接着文中又说道“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志没有立在根本点上,我们没有笃行的时候,生命时光大多会被浪费掉。
阳明先生12岁的时候,就问过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读书登第。”阳明先生却说:“恐怕不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所以,真正的立志,是立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一颗怎样的心!
当我们确定了方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都能做到“素其位而行”,去做正确的事情。比如:成家之后,夫妻要同心建设幸福家庭;女同胞尽量朝着“做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的目标前行;作为先生,则要立志担当家庭责任,引领着一家子向前行。
环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经历的事情也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而是自己的那颗心。我们的心向往的是什么,这就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这就形成了心——道——德——事,几个关键步骤,有怎样的心,奉行怎样的道,树立怎样的德,最后就能成就怎样的事!
立志是阳明先生经常提及的,在之后的《与黄诚甫书》、《示弟立志说》、《寄闻人邦英、邦正》、《答刘内重书》、《钱德洪录》中,都会涉及,足见阳明先生对立志的重视程度之深。
立志是人生的方向,也让我们心中充满力量。愿我们都能在心中立下志向,坚定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