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苦鬼

唐朝年间,有个商人叫王小明,王小明天性善良,生意也是一帆风顺,认识很多达官贵人。

有一天,王小明外出行商,在卖掉所有货物后,王小明遣散下人,独自一人一边游玩一边回家,不料一时兴起竟然忘记了时辰,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

王小明星夜兼程的赶路,但是自己一个富商,实在是没有吃过这种苦,很快双腿就像注了铅一样,迈出一步都十分困难。

不得已,王小明只得随意找了一棵大树,背靠着大树坐下休息。

王小明从随身的行囊里掏出一些干粮,借着月光,随意对付几口,但是水壶里面的水已经没有了,干粮实在是难以下咽。

王小明环顾四周,想找点水解渴,水没有找到,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树后有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在盯着自己。

王小明走过去发现是一个骨瘦如柴,面色苍白的小男孩,男孩的眼睛一直盯着王小明手上的饼。

王小明见状,递给小男孩一个饼,小男孩拿着饼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一眨眼,一个饼就被吃完。

王小明也不是吝啬的人,于是再次递给小男孩一个饼,小男孩虽然吞咽口水,但是没有继续吃,反而把饼藏到身后。

王小明见状,把所有的饼都给了小男孩,并且对小男孩说道:“你父母在哪里呀,怎么一个人跑出来,赶快回家,要是父母见不着你会担心的。”

小男孩奶声奶气的说道:“我家就在附近,肚子饿,就出来找吃的。”

小男孩说完,拉着王小明的衣角朝一个方向走去,王小明正愁无处落脚,于是欣然跟随。

两人走到一处破旧的茅草屋,王小明礼貌的敲了敲门,然后走进去,看见一个面无血色的女人正在缝着什么东西。

这时小男孩把饼拿出来,对着女人说道:“妈妈,吃饼。”

女人把小男孩抱起来,看到门口的王小明,礼貌点把王小明迎进家,给王小明到了一碗水。

王小明早就口渴难耐,端起碗,一口气就把水喝完。

女人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碗野菜招待王小明,王小明只知道女人家里没有钱,这碗野菜可能是今后几天的饭,就婉拒女人的好意。女人见状也没有强求。

王小明看屋内一片寂静,就打破沉默问道:“怎么家里不见其他人。”

女人也没有隐瞒说道:“我丈夫叫李文书,他进京赶考去了,等考取功名就会回来接我们娘俩,不过已经过去好几年,他也没有回来。”

女人说完就进里屋,片刻后她走出来,对王小明说道:“这是他留下来的玉佩,你行商要是遇见他,麻烦你叫他回来看看,就算没有功名也没事,我们娘俩想他了。”女人轻声抽泣,小心翼翼把玉佩交给王小明。

王小明拿住玉佩对女人说道:“放心,我见到你丈夫李文书,一定叫他回家。”

夜已经深了,女人把王小明领到一房间,对王小明说道:“今晚就委屈你住这里了,这里是以前我丈夫的书房。”

王小明也没有在意,能有个住处,不至于露宿荒郊野外已经是感恩戴德了,王小明很快就睡着。

等他醒过来时,突然发现自己正在一棵大树下,王小明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一个梦,等站起来整理衣服时,他发现衣兜里有一块玉佩,正是昨晚女人给的那块。

王小明瞬间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见不远处有一大一小两个坟包,王小明对坟包拜了拜,然后说道:“放心,只要你丈夫李文书没死,我一定找到他,带他回来。”这时一阵风吹过。

王小明就继续开始走,只是这次明显多了一些心事,没有再那么轻松。

一直走了很久很久,才遇见一个农户,王小明出于好奇向农户打听女人都事情。

正好农户就是女人以前的邻居,农户坐下来与王小明说了好久。

女人原来叫婉儿,从小跟随母亲刘氏生活,父亲很早就已经去世。

刘氏是一个勤劳的人,干起事来不比男人差,把她女儿婉儿养育得亭亭玉立,其间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婉儿长大后是貌美如花,前来提亲的人都快把刘氏家的门槛踩破,但是婉儿却一直没有中意的。

直到有一天,村子里面来了一个书生,书生染风寒晕在刘氏门口,刘氏不是见死不救的人,于是把书生扶进家里,悉心照顾。

刘氏的女儿婉儿第一次见到书生就动心了,她接过照顾书生的事情。

书生醒来,看见照顾自己的婉儿,仿佛看到了仙女一样。

书生名叫李文书,是进京赶考的,不料路上染了风寒,想要讨碗水喝,不料一下晕倒。

李文书很快就病好,也爱上了这个照顾自己的女生,于是找到刘氏,一下跪在刘氏面前,说出自己想娶婉儿。

但是刘氏却认为李文书是个书生,将来必定有所作为,自家是乡野村家,高攀不起。

李文书见状,于是对着刘氏发誓自己此生不负婉儿,否则天打雷劈。并且拿出自己祖传的玉佩,交给婉儿。

刘氏见自己的女儿也是对李文书芳心暗许,知道阻拦也是无果,最后也只得同意。

第二天,刘氏请来宗族的长辈和村长,两人简单的拜堂成亲。

成亲后,两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刘氏也是很欣慰。

但是,考试在即,李文书不得不前去京城赶考,婉儿在村口含泪挥手送别丈夫。

李文书对婉儿说道:“等我回来,我一定带你过上好日子。”

自此,婉儿整天在村口等丈夫,十个月后,婉儿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但是却一直迟迟不见丈夫回来的身影。

婉儿一个女人,也不能带着孩子走这么远的地方去找李文书。

几年后,一场疫病席卷整个村子,整个村子在疫病中十不存一,婉儿和她儿子也死在了这场疫病中。

剩下的村民把村子里死的人葬了之后,都纷纷远离了这个伤心的地方。

农户骂道:“李文书真是个负心汉,招惹了婉儿,却不负责。”

王小明听了之后也是非常生气,拳头捏得紧紧的,心里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负心汉,为婉儿讨一个公道。

王小明向农户借了锄头,买了一些钱纸蜡烛香,为婉儿修缮了一下坟墓,然后就走了。

王小明回到京城四川打听,但是却没有人听说过李文书的名字。人海茫茫,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尤其是只有一个名字。

但是王小明却一直不曾忘记,一转眼,几年时间过去,王小明行商走到哪儿,就打听到哪儿。

一次在行商路过一个好友家时,王小明进去向好友讨要一杯水酒,两人多年未见,于是推杯换盏,很快醉意就浮现在两人心头。

王小明喝醉后,就对着好友说起婉儿的事,其间愤怒的摔碎了一个酒杯。

好友听到李文书这个名字,一下回过神来,对王小明说道:“我记得我们县的县令就叫李文书,我与他还有一番交情。”

王小明大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对好友说道:“有时间约县令出来,我看看是不是那个负心汉。”

几天后,王小明的好友约出李文书,王小明见李文书举止言谈有理有据,对他的怒意消了一点。

席间,三人喝酒闲谈,好不快活,就在三人气氛正高时,王小明故意把玉佩拿出来放在桌上。

李文书一见玉佩,顿时没有了之前的从容,反而问到:“这玉佩从何而来。”

王小明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到:“你还记得刘氏吗?你还记得婉儿吗?”

李文书手上的杯子掉在地上却不自知,已经是泪眼婆娑王小明见状,一拳头回过去,重重打在李文书脸上,大喝道:“负心汉,你知道她在等你吗?混蛋。”

李文书任由王小明打,不做抵抗。

王小明打累了,对李文书说起婉儿的遭遇。

李文书也还痛苦大哭,他哭得撕心裂肺,对王小明说道:“我对不起她。对不起她,是我负了她。”

原来李文书进京赶考,因为其文采不俗,被知府看中,知府把女儿嫁给他,他不敢拒绝,成亲不久后就做了此地的县令。深知自己对不起婉儿,总是愧疚不安,总是安慰自己,想到玉儿美貌如花,久等自己不归,定会另嫁他人的。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李文书一直没有勇气去看看婉儿,如今却人鬼殊途。

这天后,李文书跟随王小明,骑马直奔婉儿去,来到婉儿的坟前,看到一大一小的两个坟包,李文书一下跪在地上,眼泪不住往外流。

“你知道吗?婉儿死了都还在惦记你,她说她和儿子想你了,希望你回来看看她们,她们不奢求你出人头地,封侯拜相,她们只想你回来看一眼,你怎么就这么绝情。”

在村民的指引下,李文书来到刘氏的墓前,李文书长跪不起,哭着忏悔道歉。

几天后,李文书重新为婉儿修建坟墓,李文书看到儿子和妻子婉儿的尸骨,心如刀割。

李文书一张一张的烧着纸,这时一阵风吹来,燃烧的纸四处纷飞,好像是婉儿和儿子在与李文书告别,对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怪过他。

李文书回去就辞了官,自己一个人来到婉儿坟前,搭建了一个草棚,终日陪在婉儿和儿子的身边。

后来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死去多日,尸体已经被啃食。

不忍他这样曝尸荒野,于是在婉儿的坟旁挖了一个坑,把李文书葬在这里。

仗义多是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