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宏诗
在林子奇参加的班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速读速记的训练,这是为什么有中小学生参加的重要原因。
速读,简单讲就是快速读书。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大约是300字/每分钟左右,而通过训练可达到每分钟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那么速读和健康训练有什么关系?有,这两者有个共同的要求:精神集中!在第六讲中,我提到了人们在看书时的“走神”。“走神”导致了读书没有速度与效率,所以精神集中就成了高效、快速读书的关键。而精神集中对健康的影响已经在前面的章节里有所叙述。
吃饭只知吃饭、读书只知读书
有一则禅宗公案,弟子问师父:“师父,你是怎样修行的?”“吃饭,睡觉。”师父回答。“但是,师父,每个人都在睡,每个人都在吃啊!”“我吃饭的时候,只知吃饭;睡觉的时候,只知睡觉。”
这段禅宗对白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精神专注、了了分明。不可以分心,不能让杂念扰乱了你的清明。所以不要只是在练习太极、气功、瑜伽的时候才想起来精神集中,或者在身体有病需要治疗的时候才进行精神集中的训练,而应该把“专注”和“集中”的状态贯注到每天、每件事情里。
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到“读书只知读书”,再加上一些方法技巧的训练,那么读书不单单可以高效快速,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集中的训练方法。
选择“速读”作为精神集中的训练是因为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而现在我们有太多东西要读了。每天几十种每种几十页的报纸,各种各样的期刊杂志,成堆的文件,还有的就是无法用数字描述的五花八门的网页……
无论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出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信息量在以几何倍数增长,可人们的阅读速度却依然没有变化!
那么速读的道理到底是什么?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2倍、5倍、10倍甚至达到每分钟阅读上万字吗?回答是肯定的。
读书与看书
我们可以想想平时是怎样看书的,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一行再看第二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可是,我们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书!即使嘴上没读出声,心里也在默默地读,这被称为心读。而且绝大多数人脑子里还在听着自己心读的声音,甚至听到自己读书时音调的变化!——这是从上学就开始学习和使用的读书方法。
试想,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能快吗?你说话再快,也就是一分钟一千字左右吧。这就是读书,平时我们都这样。那怎样才叫“看书”呢?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个类比。比如你要画一棵树,一定要一笔一笔的画,水平不高还画得不象。但用照相机一照,“咔嚓”,树就照进去了。照相的速度比画画不知要快多少倍!而且更清新,准确。
再比如,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或打字很慢,而复印或扫描就很快。画图慢,照相快;抄写慢,复印快。
这可以类比读书和看书的不同。平时的读书就象一笔一笔的画画,一个字、一个字的进入大脑,而速读就像照相或扫描,一行一行、一段一段、甚至一页一页的进入大脑。
所谓速读训练就是把“读书”变成“看书”——读一页书就像看一张画一样直接形象。所以,准确地说“速读”已经不是“读”,而是在“看”,在快速的看!所以有一些专家已经将“速读”叫做“速看”。
速读的时候,进入大脑的就不是一个个字,而是一个个词,一个一个句子甚至一段一段的内容。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看书!
由于文字不是一个一个的进入头脑,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去“读”和“听”,哪怕是在心里!看书时,文字就象图画一样映入眼睛,大脑就象反映一幅画一样反映文字。这在速读训练中被称为“眼脑直映”!——文字由眼睛直接进入大脑,无需经过读和听的过程。
大脑会这样工作吗?会!举个例子,有一次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先生说了他的一段特殊经历。在一次重要直播马上就要开始的时候,台里通知更换直播内容。在平时,新的讲稿内容至少要几分钟才能记得住。直播马上开始,情急之下,他说:“我狠狠的盯了几眼稿子”,就上台了。直播开始,讲稿像图画一样呈现在脑海里,他就看着那些文字读了出来。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有时候你抬头看了某人一眼,马上就记住了他的长相和穿着,并没有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地看和记。一些形象思维好的人,可以回忆起他看过的人或到过的地方的形象,哪怕只是看过一眼!人的长相被你当成了图画而不是文字——很少听说读过一幅画的,而是说看了一幅画。
所以练习速读就是练“看”的本领。把眼睛练的象照相机、复印机一样会“看”。从一眼只能看一个字,到一眼可以看一个词、一行字、十行字甚至一眼就可以看一整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