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忆往昔——读《为何家会伤人》案例有感

      “安全感强的人不会太关注别人的消极信息,安全感过低的人会变得极度敏感,容易看到消极信息。”

          好吧,文中“小芸”的案例一下又把我拉到了90年代初的那个小乡村,村里不止一个高大的成年男子爱和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儿时的我开“那个河西来的小闺女!”“你什么时候回河西去吖?”等等类似的玩笑,更要命的是胖胖的村妇女主任站在我家门外的那一声“计生上来检查了”的紧急通知。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要带着年幼的我开始慌张逃离或者让我独自一人在院子外面躲避,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次。

        也想不起是哪个季节只记得接到通知,母亲带我骑上自行车奔向了村北朝向渡口驿的一条颠簸的土路,到底到了哪里已经记不起。第二次是时间更紧迫,没有来得及骑自行车,母亲拉着我就跑到了村后的麦子地里,只恍恍惚惚的记得麦苗有半扎长,母亲形色匆忙,神情紧张,那可能是在一个冬季或者初春吧。第三次或许我年龄稍微大了一些,接到要来检查的通知时,我大概正在房屋后的树林里放羊,母亲隔着西墙头对我传递消息,要我不要回家,一定要躲避好,那个午后那么漫长……

        每一次都非常紧张,害怕被发现,害怕被抓走的恐惧!于是,就在生命中留下了一段段的危险的经历。

        在那个超生违法的年代,在那个既想养育我又要保住父亲岗位的年代,我和母亲这样即时“大逃亡”的经历肯定还有许多次,它们就像种子一样埋在了幼小的心里,我以为已经忘记,今日读书又重将它们拾起。既然已经拾起,就不能轻易放下,我似乎找到一点自己为何较敏感多疑、没安全感的秘密,那样的经历后的感受我要如何化解或者提升自我的安全感,进行自我救赎,已达到不被负面信息或者较少被负面信息干预呢?

        文中只提到如何培育孩子的安全感,那就是三岁以前母亲亲自带,不要有超过两周的分离,还要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可是如何自我救赎呢?“苍蝇的视角”“看电影的形式”试一试如何呢?或许在后面或者其他书的阅读中能找到答案,或许像林海音或者萧红一样用文字回忆自己的童年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救赎的方式也未可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偏村简舍不老翁,披星戴月勤经营; 蜷膝似弓衣带尘,霜鬓胜雪眉锁峰。 雨润薄田风传信,树掩初心泉涌名; 浊眼看尽情冷...
    血翼天狼阅读 2,910评论 4 10
  • 没有能力跟别人不一样,也没有能力更别人一样,苟延残喘的活着
    小妮崽阅读 1,526评论 0 0
  • 我最开始以为我难过是因为耿耿余淮分离的七年,后来以为是命运对余淮的不公,现在才感觉是因为我并没有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
    扣留呼吸阅读 1,693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