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或许避免不了走一些弯路,找不到前进方向,充满迷茫和痛苦。年少时虚度光阴,年纪大了后悔遗憾。
从过往的经历成长路上,有几个认知思维模式对我的工作,感情,人际关系帮助很大。如果我们能早点悟到一些人生智慧,那么前进的路就会走得顺畅一些。
1、凡事向内求,先反思自己
凡事向内求,其实做到这一点很难。人性中很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想承担责任。于是遇到问题发生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基于有这种思维,在工作中容易造成同事之间的矛盾。在父母夫妻关系里,也会很容易产生争吵,互相指责。
如果遇到矛盾冲突时,我们能先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第一时间先沉默下来,不要着急去指责对方,这样至少会减少争吵和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看,凡事向内求是不断提升自己格局和完善自身不足的契机。有时候明知道是对方的错不说出来也是一种风度。
“凡事向内求”有这样的认知思维,我们不会随意去抱怨他人,觉得他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把宽容留给别人,把成长改进的机会留给自己。即使别人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也改变不了他。
2、自己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前当我遇到工作不顺感情失意时,总会先想到去外部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别人的帮助,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帮我度过难关。
事实上,依靠别人的这种思维引导了自己一步步地走向错误的方向。后来发现离我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我就远离了那些和自己不是同一路的人。
当我回归自己,不断学习,健身,投入工作一切都变好了,才发现“强大自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努力赚钱该有的都会有的。人生无非是有钱有颜有尊严。
关于人脉关系,以前是喝酒聚餐能维持感情。现在人脉关系越来越现实,唯利益和价值交换维持往来。
黄渤说:“自从我成功之后,朋友多了,敌人少了。”强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3、先管好自己,不干涉他人
很喜欢一句古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自孟子的《孟子》,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很多时候,我们都还没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就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长辈们总是一生操劳家庭衣食住行,过分干涉子女的大小事务,养成子女啃老,或懒惰依赖等习惯。殊不知,他们从未关注过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自我实现。退休了老了子女远离了他们之后,顿时生活变得空虚无聊。
工作上,我也曾经常关注经验不足的同事哪里做得不好,总是盯着别人的不对,而忽略自己没有做到位的方面。
过多地关注他人,干涉他人,最后反而弄巧成拙。把焦点和目光从别人身上移开,重新开始关注自己,先管好自己,不要说别人,才是明智之举。对自己对他人都好。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认知的差别。如果能早点知道或许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一直走在理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