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商品降价可以拉升销量,但降价带来个单价的损失,和拉升销量带来的收益,哪个大哪个小,我们该如何判断?
需求价格弹性:
-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销量,这种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
因为价格变化,销量变化大的,说明对价格敏感,那么就说明其需求弹性大。例如:U盘,洗发水。
反之,价格变化,对销量影响小的,需求弹性小。例如:水电费,食盐。弹性小,我涨价(奇货可居),弹性大,我降价(薄利多销)。
差异化战略:
- 想办法降低产品的需求弹性,当消费者对你的商品产生依赖,而且市场上无人能替代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定价权。
判断产品,需求弹性是大还是小:
- 1、看商品是否属于生活必需品。
例如:
必需品:大米,水,食盐,这些需求弹性小(刚性需求),政府指导价存在着,防止商家囤货,提高价格。
非必需品:汽车,旅行,这些需求弹性大,对价格敏感,降价促销,是很好的拉升销售额的方法。
- 2、看商品是否存在可替代性。
例如:
很容易被其他商品取代的,这样的商品需求弹性大,北京去上海出差,飞机票贵的离谱,就坐高铁了。(可替代性强,需求弹性大)
北京去澳洲,同样飞机票贵的离谱,为了实现假期去看袋鼠的愿望还是会买。(可替代性差,需求弹性小)。
- 3、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是长还是短。
例如:
留给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弹性就越小,反之亦然。
汽油价格上涨,短期内你还是得买汽油,长期来看价格一直很高,会寻求替代品,比如新能源的电动汽车,共享单车。这样对汽油的需求量就减少了。
这就是调整时间的长短,对需求弹性的影响。
有人说: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无非就是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需求弹性变小,这样就可以轻松抬高自己的身价了,这个观点你同意么?
原文摘自音频app有书共读-《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