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初临,雪片纷飞,看雪、赏雪、玩雪成为冬季旅游的主打项目。近日,黑龙江“雪乡”着实火了一把,当然,此火不如不烧。一名游客,因在“雪乡”遭受了一系列“非人待遇”,在微博上控诉,瞬时撩起燎原大火,烧得“雪乡”之恶名扬满全国,甚至喊出“有钱人才敢去东北雪乡看雪,穷人只敢去北海道”的奇葩口号。
几日下来,此火已被其他舆论巨浪浇灭,涉事客栈接受了巨额罚款,客栈老板列入了“黑名单”,当地也在开展各种整顿,希望早日洗白,害怕错过这个冬日旅游旺季。
我国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随着大家口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充实,旅游已从奢侈性消费,走向了大众消费,从深思熟虑的理性消费,成为了说走就走的冲动型消费。
正当旅游产业百花齐放之时,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旅游环境治理问题,也迅速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在“雪乡”宰客事件前,就有饱受大众诟病的云南导游、三亚宰客、青岛“大虾”等前车之鉴。
之所以这些旅游问题,近些年会密集爆发。根本原因是出去旅游的人多了,对旅游品质的要求高了。过去,大家旅游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现在则期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验式旅游,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社风民风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次,是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让“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宰客各案,在媒体的聚焦之下,能够瞬间放大,对这个景点,乃至整个地域,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另一个重中之重的原因,就是旅游区的治理水平,已然跟不上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过去,旅游区的治理重心放在景区围墙之内,对景区之外的经营业关注不多,久而久之,一些旅游配套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诚信意识不强,规则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这个地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旅游区的自然禀赋是上天赐予的,人为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开发旅游项目,无非是理念的先进与否,以及投资的多寡,并不会成为制约一个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俗话说“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正是此理。
旅游区的治理是需从法治建设、文明教育、移风易俗、旅游业态等多方面,综合集中推进的治理。古语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旅游环境治理需要改变一个区域内,全体居民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诚信意识,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克服违法经营的利益冲动。所以,旅游区的治理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大事,其必将成为制约旅游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区的治理需要骤雨打荷叶的短期努力,更需要疏雨滴梧桐的久久为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旅游治理也不是一次集中治理就能管好的,需要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旅游从业者、全体居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有所建树。
发展产生的问题需要在不断推进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发展旅游是推进一个区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改变这个区域内居民生活的有效举措。所以,在发展旅游的进程中,应时刻关注本地居民的民生福祉,让居民能够在旅游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获得感才能培育荣誉感,只有荣誉感才能让居民自觉爱护这个地方的声誉和形象。不能因一时的发展冲动,与民争利、竭泽而渔,不能因短期的发展,积累太多的矛盾,矛盾只会成为制约治理水平提升的“拦路虎”“绊脚石”。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影响旅游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对违法经营行为勇于亮剑、敢于执法,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直接淘汰,才能让守法经营者自觉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才能“良币驱离劣币”,才能让旅游经营市场诚信之风拂面,才能让游客放心大胆的消费。旅游经营是综合性经营,不是一个旅游管理部门就能管得了的。《旅游法》只能约束合法的旅行社、有证的导游和星级宾馆,如靠旅游部门单打独斗,必会陷入“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窘境。所以,在旅游环境治理中,要发挥公安、旅游、工商、物价等多部门的管理合力,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形成齐抓共管之势,让旅游违法经营行为无所遁形。
乡土教育、文明教育应成为经常,增加本地居民的乡土荣誉感。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只有让每个人认识到,维护旅游区的形象和名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才能激发本地居民爱护家园的自觉意识、行为习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乡土教育和文明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个小孩都知道作文明之人的重要性,并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用孩子的劝诫,来改变大人的观念,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的文明意识和乡土荣誉感。
全面小康社会已近在眼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到来,旅游作为幸福产业之首,必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切莫因为治理水平的滞后,错过了本轮全域旅游发展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