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在中华饮茶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都要”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宋代茶文化中,最有迷惑性的莫过于”分茶“了,乍一看以为是把茶汤分到另一个茶杯里,其实这”分茶“可是宋代茶艺中最奇妙、最有趣的环节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分茶之名,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唐代流行煎茶,将茶叶煎好后,把茶汤分别倒入茶盏,这时的分茶还是字面意义上的“分”,而到了宋代,由于制茶工艺改进,饮茶方式出现了改变,分茶再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宋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在宋代,主流的茶叶种类是末茶,我们现在熟悉的散茶在当时还不入流,顾名思义,末茶是将茶叶研磨成粉末后压制成饼,要饮用时则在茶饼上取下一块捣碎,磨成茶粉,用微微烧开的水去冲点茶盏碗中的茶粉,再用细竹制的茶筅将茶粉与水搅拌均匀,这个过程被称为“点茶”。而分茶则在倾注茶汤时用箸搅拌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形成各种形状。
竹影满幽窗,欲出腰髀懒。
何以同岁暮,共此晴云椀。
摩挲蛰雷腹,自笑计常短。
异时分忧虞,小杓勿辞满。
——宋陈简斋《和周绍祖分茶》
此诗中的“晴云”,指的就是点茶时,盏面浮出的乳花,用箸搅动时,茶乳会幻变成各式各样的图样,似山水云雾,若花鸟虫诗,宛如一幅幅国画,时人称之为“水丹青”。这是一种对点茶者要求极高的技艺,很多文人都对此津津乐道。比如本文开篇所引的陆放翁之诗,就是作者在仕途失意时用分茶和写草书来排遣苦闷。
分茶不仅仅是在文人中流行,就连贵为皇帝的宋徽宗赵佶也很擅长,宣和年间,徽宗在宫中设宴,席间雅兴大法,令侍臣取来茶具,亲手注汤击拂,盏面上呈现出一副疏星朗月的图景。
由于宋代点茶的茶汤随意性很大,要出现图样的难度比较高,所以掌握这项技艺的人并不多,随着末茶被叶茶取代,宋代的茶艺也随之消亡,如今也只能从宋人留下的诗词去领略它昔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