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被朋友拉进一个家长交流群,听了没几条语音,就开始焦虑。都说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乖巧,我倒觉得是“别人家的父母”已然让我望尘莫及。大多数家长讨论的课程内容大致为:学习5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读声母23个、单韵母6个、复韵母18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英语书写与口语训练。但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小学一年级要求掌握的。
丫头已经上幼儿园大班,平日里我们对她的关注只多不少,但并没有刻意提出学习等各方面的要求。一直觉得孩子还小,应该有一个轻松的童年,强迫她进行灌输式的学习,可能影响之后的积极性。但也没有放任她疯玩,作为一个假“佛系”家长,平日的有效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丫头最喜欢听我讲故事,长久下来发现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记忆能力都给我带来一定的惊喜,比如,讲过两遍的故事,她就能简单复述出来;教过几天的儿歌,基本都能背诵。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她在数学和英语方面就是另一种景象了。也不知是我方法有问题还是孩子本身不擅长,光是10以内的加减法就已经很吃力了。皱着眉抓耳挠腮的样子,每每都让我于心不忍,放过了彼此。英语也是类似的情况,在所有家长狠抓英语的大环境之下,也开始担心她上了小学追不上其他孩子的脚步,无法适应。
道理都懂,“别人家的父母”为孩子报名各种幼升小辅导班、学前班,无非就是想把孩子推进更好的小学。优秀小学不足10%的录取率,无疑是家长、孩子的最大外在动力。而“好小学”升重点中学的概率高不止一点半点,学校师资、教学硬件设施、良好学习环境及氛围……加起来就理所当然值得家长挤破头、掏净口袋去追求。学区房、天价学费都是最好的例证。
都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目前的状况是好的“跑道”都不一定抢得到。在我能力范围内,还是不想让她“跑道”都不如别人。给孩子报过辅导班的老友发来以下简要标准,让我参考。
语文
认识拼音、会拼读;
会简单运用形容词描述事物;
会运用规范的语句说话;
有感情、不加字、不漏字的短篇朗读;
比较规范的运用好词好句看图说话;
认真听故事,能简单回答问题。
数学
熟练掌握数的分解、组成;
认识图形,能够进行辨别;
能运用数学逻辑能力做简单的思维题目:
能够正确读数,写数,能够规范书写数字1—20,及2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英语
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与书写;
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对于日常的基本会话能做简单地回答;
能运用简单的句式描述图片上的内容。
看完之后,感慨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家长、孩子的选择不都是大势所趋吗?沉思良久,告诉丫头,你的求学路还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