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参加老公表孙的十岁生日宴会,碰到公公也在。打了个招呼,各自就座,等待开席。
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幸好同桌有个熟人,我俩漫不经心的聊着。突然我又瞥见了公公,一个耄耋老人,在众多的客人中几乎没有他的同龄亲友,所以特别打眼。他呆坐着,观望着,沉默着。几年前,舅伯舅妈相继去世了,没有他的同辈相陪,也难免在热闹中孤单。
这种情形,我最不擅沟通,除了礼貌的寒暄之外,往往陷入无言之中。
面前的“点歌台”上正在热舞,气氛活跃。看着节目,听着身边那个熟识的亲友的谈笑,又瞄到公公了,头发花白,满脸沧桑,依然沉默,融不到热闹中去。
我觉得我之前的寒暄好苍白,但我无法打破他的沉默。我终于想到了一个俗不可耐的办法。我慢慢起身,朝他走去,掏出几百块钱递给他。他站起来惊异的看着我,不停的说“又给钱我?”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喃喃道:“拿着买点东西吃吧!”
我回到座位,他还看着我,冲我笑着,很开心很满足的笑。
筵席散了,他说要回家了,看着他骑着电动车远去的背影,想着他那会心的微笑,更让我遥想前些天当他收到我捎去的板栗时是不是也这样笑了。(年后他曾孩子似的讨要过板栗)
人们常说,老人似孩童。是的,某种意义上说,老人的很多需求和心理跟孩童很相似,但是我觉得又有太多的不同。孩童满足时的微笑,我会觉得灿烂可爱,可是老人此时的微笑定格在心里,却让我的心沉重了。
老人问题的确是个问题,但不单单是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