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的故事围绕一个叫长寿镇的地方展开:牛结实(黄渤饰)在长寿镇里是个无赖般的存在,因为种种无赖行径引起村民们的不满,于是族长请回留过洋的牛医生(苏有朋饰)合谋整治牛结实。牛医生和村民们利用心理暗示使得牛结实认为自己生了大病,并准备打掉与牛结实交好的寡妇(余男饰)肚子里的孩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牛结实选择离开村子,死在了山上。
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心理暗示的强大,更在于人心的虚伪黑暗以及人无法冲破束缚时的无奈。
牛结实的确是个很不讨喜的角色: 下雨天只穿条内裤站在街上用雨水洗澡,顺便调戏过往女孩子,在肉铺买肉却总是赊账,偷看人家夫妻之间的床第之事,调戏不会说话的寡妇……
他的种种行为缺乏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分寸感,破坏了人们生活中潜在的那些“规矩”。 但那却是最真实的他,他活得那样萧洒恣意汪洋。只是最真实的人往往不那么讨人喜欢。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和他相似甚至相同的状态,
只是很少人敢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就像铁匠讨厌牛结实的轻佻,是因为自己无法像牛结实那样大胆;肉铺的老板不愿赊账给牛结实,却不愿直接承认,而要说自己已改成妻子的姓,无法做主赊账;漆匠夫妇的床笫生活不和谐,却怪是因为牛结实偷看……
大多数人们都不愿意直面自己不美好的真实状态,他们不喜欢那个总是很皮的牛结实,其实是不够勇敢去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大家都拒绝面对真实的环境下,一个太过真实的人往往是不合群甚至不被允许的。
电影里人们有两次讨论如何整治牛结实:
第一次是牛医生没有来之前。大家伙儿围着一锅牛肉汤,铁匠准备察火,肉铺老板剁骨头,漆匠的妻子不停地将汤上的白沫舀走。每一个人都参与着煮汤的过程,正如每一个人都参与着整治牛结实的计划。牛肉汤正是牛结实命运的一种照应。
第二次是在牛医生来之后,牛医生写下“心由境生”后四个大字询问大家的想法:
“大家都是真心想杀了这个牛结实对吧?”
“杀?”“杀他?”“要不得 ,要不得,不太好吧!”大家集体否定。
牛医生仰头笑了一下“那就换种说法,你们是不是永远不想再见到他?”
这回大家带着认可的笑容纷纷点头“对头对头!”“是!是!”
人心的虚伪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的片段中都有一块牌匾的镜头,牌匾上“厚德载物“四个字与大家讨论如何整治不讨喜的牛结实,使他永远不再出现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那样讽刺。
人都是向上的,想掩饰阴暗,想追求美好。可是一个没有勇气直面自己阴暗面的人又怎么会有力量去追求美好呢?
牛结实的确真实得不讨喜,但正因为他有选择真实的勇气,他同样有着追求不被认可的爱情的勇气。
余男饰演的寡妇不能说话,生理上的缺陷让她成为一个眼睛会说话的人,所以她的眼睛那么漂亮而特别。
她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牛结实把她从水中救起。她贫血,牛结实割破自己的皮肤给她血。她是个不被允许有爱情的寡妇,但牛结实要愿意送她音乐盒哄她开心,给她一份认真的爱情。
他们一个太过真实不被喜欢,一个因为身份受到不合理的压迫。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可外界给了他们太多不友好。
看完电影后我和朋友讨论牛结实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朋友说他是被乌合之众的心理暗示逼死。他努力地突破束缚,但最终破裂失败,被外界的压力逼死。但我觉得他不是死于心理暗示,而是死于爱。
悲剧的本因的确是外界对他的驱逐,但让他选择离开的,是他的爱,是他对寡妇的爱,他对他们爱情结晶的爱。
用“爱”去迫使一个人放手, 听来真是太过卑鄙。
电影的最后,喊葬使大石头滚落压垮了整个长寿镇。封建的人死于封建,给予束缚的人终因束缚而死。
寡妇在医生的帮助下离开了长寿镇,和她的孩子安安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
生活或许无法避开阴暗、束缚和压迫。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也从来不缺少善良、正义以及爱。
看到一句蔡康永的话:后来的每一次笑,都是第一次真实的笑,所剩下来的东西。
可我希望,后来你的每一次笑都依然是你第一次真实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