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设置悬念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文章前段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显示了作品浓厚的讽刺意味,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小说中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有的文章是在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如满分作文《生日》是这样开头的:“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刚读几句,我们便会发问: 30岁生日为什么要点53支蜡烛,生日为什么要提前过,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文章一开始就留下了悬念,令人生疑,从而吸引读者急切往下看,以弄清原委,同时使文章更为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我们在运用悬念法时,要使悬念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心理,扣人心弦,最后悬念要解开,不能久悬未决。请看这样一篇小小说片段:

  鞋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对呀。”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你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文中作者巧设了三个悬念:

  悬念一:小鞋匠在路口张望了一个多月,他在望谁,为什么要望, 悬念二:小鞋匠苦苦等来的却是瘦瘦的军人,大个子军人为什么没来?

  悬念三:瘦瘦的军人为什么付钱后却不取鞋呢?

  这样悬念丛生,一波三折,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直到最后,作者通过瘦军人的话,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悲壮、高尚的大个子军人的形象。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运用那种艺术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都要做到这几点:一、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其所需要的安排方法。二、不可生拉硬套。三、要结合读者感受去选择最佳安排方式。要做到这几点才会巧妙运用方法,而不是糟蹋了一篇文章。

                          19语教一班张宇荷

                          学号:2193060109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