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消费者到产品的生产者(大多以加入企业的形式)的转变与惊险一跃,安逸的境地里待久了,对很多临毕业找工作的学生而言,手足无措、茫然四顾就成了常态。
假定您离毕业还有1年以上的时间,就可以不用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进步,1年时间的找准方向去积累,找到一份工作,不是难事。本质上,找一份工作,是以自己的技能,参与到社会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去,技能转化为价值。
这里延伸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自己的技能,这是学生阶段按部就班地锻炼出来的。只是知识的原料太陈旧、老师太慵懒、自己不主动,几年下来,同龄人的差距就拉得很大了,有人拿offer到手软,有人如鸵鸟躲寝室。二是分工协作的网络,需要去提前占据、浸淫,熟悉业内情况。
其实,“找工作”一词应该在我们的脑海中抹去。理想状态是让工作找你。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就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怎么树立?——就得有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广而告之。
比如,作文就是是一项重要的作品,可作为写作技能的展示。可供操作的方式是:“每天一写,发在微信公众号,并同步在简书、微博等平台上”。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把握如下两个要点。
- 上量,哪怕刚开始行文无物,哪怕堆砌累积,写多了,自然给他人以震撼,自然会形成“写文—思维锻炼—阅读汲取—写文”的正循环的向上指数成长的过程。
- 某一领域钻进去。在写的过程中,也是寻找兴趣的过程,不断地演进,你的兴趣、所擅长以及社会所需的三者之间,不断地融合,并因兴趣而钻研,形成竞争优势则为擅长,以所擅长的技能,去施展发挥,解决相关的问题,满足社会所需。兴趣不断聚焦到擅长的子领域中,钻进去,作为木桶的最长一块与社会分工协作,无缝衔接,“长桶”致胜。
酒香是必须的,在技能锻炼上量并形成我有人无的竞争优势时候,当然也需要门面展示的多样且易得的渠道,也需要行业的浸淫与协作体系的深度参与。这在往常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实习来完成。但是囿于实习岗位少而应者众,实习,也成了找工作的前奏与预备役。于是又陷入“无经验—不能胜任—无机会”的死循环中。
还是要感谢互联网,可以时刻追踪你所心仪的企业、行业,并想象自己以在家办公的工作者的心态,具体去做一件可以帮助该企业的事,主动打补丁,参与到你心仪企业的具体工作的事项中去。
比如,主动为该企业写个完备的、用心满满的文案,发私信给该企业;比如主动发现企业的某APP的bug并多多反馈,可以作为体验师,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呈上自己的方案;比如主动成为客服的一员,在论坛等地方,解释他人对该企业不满的地方,予以回应......先假定你是企业的一员,有了范,久而久之,你就自然地是企业的一员了。
若实在时间不够,需要临时抱佛脚了,也行。因为缺乏积累,被拒的概率高,短期的救命招式是提高投简历的频次,并在不断地被拒的过程中,突击学习。因为笔试、面试中所不知的,回来后,马上Google落实,在Google的帮助下,再次回答在笔试、面试中所答不出来的问题,这次的答案要详尽、周到、条理,而后再微信发给面试官,尽量在真诚度与勤奋度上提升。
此外,有个Mindset是,被拒是正常的,有面试时惊喜的,面试被提问多(哪怕自己答不上)那更是惊喜的惊喜。就这么,不断地从错误、从无知中,补习班式的突击成长。因为这种的无知,是属于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就会奋起直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