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2月4日(星期一),农历是除夕。也就是“年”。每当过年我就想到“愚人节”。
说话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通用的阳历),以元旦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为新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
我是生在农村的,从小时候就发现农村人过年走亲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就是把所有亲戚的礼品(就是一些糕点、酒之类的)相互换来换去。甲的送给乙,乙再把甲的礼品送给丙,丙再把乙的礼品送给丁,丁再把这份礼品送给甲。最后甲发现自己的这份礼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年都不来往的一些亲戚到了年开始形式化的互相走访一下。即便是不怎么喜欢的人也形式化地走访一下。甲不喜欢乙,还到丁家还说着乙的坏话。
凡是有一些人生经验的成年人,都不喜欢过年。甚至是反感过年。但是人们却还是因循守旧地这样走着形式。这和愚人节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相像。如果未来某一天,一位领袖宣布过年取消了。人们照常守在自己的社会岗位上。想要过节或是想休息长假自己在一年中哪一天过都可以……那时中国应该不会出现那些像法国一样守旧的傻子吧。
讨论一下过年的利弊
首先,放假可以休息?或许可能会更累。其次,可以交流一下感情,拉近一下疏远一年亲戚的感情?或许感情都是虚的……有些亲戚或许还不如朋友。再次,和父母一家团聚。这或许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想团聚何必非要有一个“过年”这样的不可推卸的“机会和理由”呢?平常也可以团聚,没有人能阻挡你。你还是想不起来而已。或是不是真心愿意而已。别说工作忙,再忙也可以请假。只是你的价值判断工作要比父母紧急重要罢了。
过年造成铺张浪费和非理性消费。以前在旧社会人们吃不饭,生活条件差,只有到了过年才吃上好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天天吃好的。到了过年还胡吃海塞的。到了过年就跟钱是白来的一样,任意乱花。过完年发现钱包都瘪了。我到年反而吃一点清淡的,白米饭就着咸菜。精神上也要清静一下。
再来说一说过年社会层面的利弊。首先,造成春运高峰,交通拥堵,票不好买。其次,一些社会服务功能停摆,造成仍然在外的人们的某些不便。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人的自由度和视野都开阔了。开始不因循守旧地过着无聊而令人烦的年。开始利用过年假期外出旅游。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中国是人口大国,社会层次很复杂。人们的想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像愚人一样因循守旧,有的人也有创新。人们过年的形式多样。总而言之,尽量不去一年又一年还做一个愚人。周边的人没有改变,不代表你不能改变。只有先有一个人改变,别人才会跟你改变。
我的文章一般都是围绕着“身心之道”。就过年的现象而言,也能体现人们不同的身心境况。‘人’之所以称为‘人’,就是因为人会改变,因为人聪明而且有智慧。如果人没有了改变,活不出多样性,那就是像机器一样……按固定程序走完这一生。
作者:赵散闲——分享身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