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仿佛公认,所有的天才都是疯子。
希拉里曾经说过,没有一个不是偏执狂的人可以成功。话语激烈,果断地把一切非偏执狂盖棺定论。
当然,我们不完全认同她的说法,毕竟偏执狂这个词在医学上被称之为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而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稍微弱化为一种相对中正的观点:但凡可以取得一定成功的人,必然心存执念。
我的闺蜜小唐是一个家教良好、善解人意的姑娘,她表面上看上去有几分柔弱,说话轻声细语,是典型的南方妹子,然而在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却心存着强大的执念。安静不张扬,却决不妥协。
我们是大学的同学,而且同住一个寝室,因为三观俱和我们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并且约定毕业后一起考研再考去同一所学校。
然而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我们在毕业后的考研中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然后,我顺理成章留在这个城市,和谈了三年恋爱的陈先生结婚,继而生子。而小唐选择了二战。
第二年,我的宝宝出生了。因为我是我们寝室姐妹中第一个生娃的人,同寝室的姐妹们都非常高兴,于是宝宝满月时我邀请大家来我家做客两天,一来接受大家祝福,二来一年多不见,刚好趁这机会进行姐妹聚会。
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大家都来了,只有小唐没有来。不夸张地说,我内心是奔溃的。我们大学四年,吃过一个碗里的饭,穿过同一件衣服,睡过同一张床,睁着眼睛聊天一聊就是一个通宵。谁都可以不来,只有她不可以。就连陈先生都在揶揄我,她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看来你们的友情还是禁不住时间的考验啊。
的确,这一年我忙着生孩子,她忙着准备二战,我们彼此都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平日联系非常少,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她不来的理由啊。
聚会当天,另一个姐妹才告诉我,小唐考研二战又失败了。她正陷在深深的低落里难以自拔。
我说,那她也可以到我这里来我们大家一起玩一玩,放松一下心情,然后我们可以继续谈一谈人生谈一谈理想,这样也可以纾解她的焦虑。可是姐妹却说,她让我向你表达歉意,她觉得自己毕业两年一事无成,大家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或者深造成功或者收获家庭,而只有自己仍然是那个被剩下的人。
她的这种强烈到无以复加的自尊心让她仿佛无颜面对我们这些老同学,甚至是她最好的朋友。我选择了理解她。她不来,我不能怪她。
后来,她找了一份企业的工作,因为她实在不愿再生活在父母身边,继续脱产学习。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深造的可能,只是她换了一个思路,她在下班的时间坚持考雅思。终于在这一次,她考雅成功,并申请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生学习机会。
再见到她时,我的宝宝已经一岁,她也办好了出国的一切手续准备留学。出国前,她来我家看我和孩子,我们对于上一次的事情谁都没有多说什么。是的,相处这么多年,我们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她出国后,边学习,边做起了前几年兴起的代购生意,并且在淘宝上开了一家代购店。她和男朋友两个人共同打理,不到一年生意起色很好,她也靠着这个小店独立负担了自己国外生活的一切开销。
去年她已经毕业回国,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管理科学硕士学位,而且她的小店子也是蒸蒸日上,她和男朋友一起在省会城市买了160平米的房子,买了奔驰,现在准备入手第二套房投资,并入手第二台车。
也许写到这里,大家还是没有看懂我的故事的中心思想。是的,这不是故事的结束。
她现在的收入水平在我们所有同学中应该是居于前列的,她和男朋友谈了八年的异地恋也逐渐准备着修成正果。所有的一切,苦尽甘来后都是如此美好。
但是,她的执念并没有完成。她不愿就此止步。她决定在即将奔三的年纪里,选择所有道路中最艰难的一条,读博。
从我前面的讲述中,大家一定可以看出,她真的并不是一个十分适合学习的人,所以在读研的路上已经是十分辛苦。如果说当时的执着是因为她对自己接受精英教育的要求,是想要实现高财务收入的话,那么此时的她,这些都已经实现了。
她大可以过过轻松的日子,打理好店铺,或者同时考公务员寻一份体制内的闲差,或者趁着还没有过最佳生育年龄赶快解决终身大事,她男朋友为了支持她完成自己的目标可谓牺牲巨大,在每一次可以修成正果的时机里都义无反顾地放她走。
然而这些她却都不要,她偏偏要选择这个自己并不十分擅长,也如苦行僧一般的道路。
她把她的想法和我说的时候,我不置可否。我只是把我了解的博士研究生的生活说给她听。
我所在的学院里布满学术实验室,里面坐满在读的硕士和博士。只说博士,他们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坐在里面,早上七点多来,晚上十点多回,平时周六周日如果没事情也不会出去。一周上两门课,每次课都布置十几篇英文论文拿回去精读,下一次课拿来解析。导师有一个接一个项目给你去做,同时你还要不断试错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数篇英文论文以达到毕业要求。许多博士四年读完无法毕业,只好继续博五、博六。这只是表面,而更多深层次的感受和压力是我们不读博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我说完这一切,她也去别人那里进行了多方面的咨询后,她依然选择,读博。
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她心中的执念,她对于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就是大学教授。那么读博就是她的必经之路。
第一年申请,失败了。导师对于她的科研能力持怀疑态度。但是她没有放弃,她仍然在准备着明年的申请。
她以后未来的路会怎样,我们都不能妄加揣测。但是至少,她始终活在自己的目标里。就好像一只爬在井壁上的蜗牛一样,缓慢而艰难地往上爬,爬五步掉两步,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只要她坚持着向上的方向,谁又一定敢说她爬不上去呢?更何况,她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在构筑上层建筑的路上,即便慢一点又如何呢?
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有人会说她很迂,何苦一定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何苦一定要去寻求所谓的社会地位?
但是我们不是她,我们无权对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进行指摘,更何况是一个如此有上进心有强大精神动力的姑娘。
我对她的执念感到佩服。在我们这个年纪里,还敢和自己的弱势选项说不,还敢一遍一遍重新来过的人,已经寥寥无几。至少,我坦白自己绝没有这样的勇气。
而这许多年过去,她背后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已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她一次又一次失利逐渐消失殆尽,她所要承受的来自精神与外界的双重压力都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然而,我们今天大部分人身上所缺少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执念吗?不正是这样一颗深厚紧实的初心吗?
她用这份执念,顽强地和平庸世界对峙着,并且准备继续用这份执念,一步一步远离平庸的深渊。
我与她相识八年,而我对她的认识也是在她对自身执念的坚持下一步步加深,我不再仅仅把她当作一个可以闲来话家常的闺蜜,更加把她当作一个良师益友。
我要学习的,就是这份温柔的坚定,不张扬,不急功近利,但是绝不退步,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