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
她来的猝不及防。在武汉这样的城市,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可是一转眼就已经是寒意袭人。我想这就是这块土地的性格。
我出生的地方,也便是我的故乡,是在离武汉不远的乡下。那里的气候和武汉算是差不多。二十四节气,晨明晦晴都差不太多。而作为一个文人自古多伤秋的其中一人来说,我对于秋天就很有一番感触了。我觉得对于一种内心极其敏感的人来说,秋天来了,就像你喝酒喝到了微醺。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扉就是完全打开的。你的心思会极其细腻,那一瞬间你的灵魂像是插上了翅膀,飞上了山川海月,能领略这世间极致的美来。
秋,按理是一个肃杀的季节。所以历来处决犯人都是在秋天。而万物在成熟之后也会走向衰败,所以在中国古人的诗词之中,往往便会出现残荷断木,寂寞沙洲,天寒翠袖之类的。但是我依然执着的热爱着秋。我喜欢这样一种与繁华告别时的落寞。一直以来,我便觉得易经从某种程度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情。或者说易经本身是道出了这世间的真理,所以往往在事后去印证,无不发现它们是严丝合缝。那么按照易经来说,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所以春华夏花固然是值得赞叹的,但是他们终究会走向衰败。而秋天则是他们真正衰败之后的面目。我喜欢直面这种衰败,在某种程度代表的是一种真实。而这种残酷的真实往往才蕴藏着时间最真的道理。这便有一种历经千帆才会懂得的道理。一个人只有在经受了滚滚红尘的毒打才会成熟。
说完了为什么喜欢秋,那么便想说说故乡的秋。在我童年的时候,故乡的秋天多半伴随着傍晚的雾蒙蒙,父亲在田间地头烧着火粪,那烟雾在刚收割完的散发着稻香的田里四下里随意的飘洒着。它像极了炊烟,也有那么一丝的温馨。这种温馨是乡下小村庄独有的那种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况味!
我家的田边是有一条小溪流的。它从我出生就开始流澈。在山边像一条发黑发亮的缎子蜿蜒而去。在春夏之间,它是温润的,而在秋天的时候,它则是凉冷凉冷的。就像一个睿智的哲人,从来不会大声的喧嚣,执着的给人讲着大道理,但是却会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倾听这个世界的花开花落。经历了春华夏月,它更多的会从世界抽离。而点缀着这位可敬的老者的则是三三两两绿里透黄的水草和小灌木。小溪流的上面是一条石桥。它承载了许多人的一生。晨起的时候,人们借着它走向田地去插秧,去除草,去收割。傍晚的时候,当月光洒下,晚归的人,他们的身影变打落在这石桥上。石桥不语,却默默记得这一切。此刻桥的上面满是荆棘的藤蔓,此刻也一定是光秃秃的。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他们可是张罗出来一大片的花啊叶啊,将这整条小溪流遮的密密匝匝的。而现在,它们的叶子早已零落在水中,和着小溪流在打转,一起流向远方。
溪流的山边,会有一股苦涩而芬香的野菊花。这里一大丛,那里一大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个大山深处的人,我似乎也不会因为这些菊花而意外,毕竟他们可是装点了我所有的童年和少年。在春天和夏天,他们会默不作声。但是只要到了秋天,万物凋零,她们便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似乎,装点秋天便是他们的义务。于是,秋风中他们摇摇颤颤的打着花骨朵,接着便憨憨的开着了花瓣。一时间,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这种有点苦味的香味。农人们喜欢这种没有一点浮华的香味,何况这香里还有那一抹苦来呢?野菊花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往往在我故乡那随地都是山的地方,冷不丁的飘来一枚种子,便会马上簇生出一大片的金黄来。它们是故乡秋天最美的花。
秋天有些冷了。毕竟在鄂东北这种地方,秋天是一定能给人寒意的。前半个月就着月亮乘凉的人们,也早已不见了,往往早就关起了门,睡也睡的早些。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往往会裹挟着一些零星小雨来。雨不大,但是却调皮的很,他们专门往人的领子里钻,库管里也是,于是一下子便滋滋儿的刺一下。有时候放飞一把,天地间便挂起了一道雨幕,隔着这雨幕,远处的山也会更加的萧瑟,黯然。
这大概就是我对故乡的秋的印象吧!希望我有时间卸下满身疲惫,在秋天能有时间回到故乡重温这一切。
故乡的秋,它如酒,似梦,永远让我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