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是苦大于乐的。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老天爷给人设置了许多的坎儿,从身的忍受到心的煎熬,没有哪一个是容易的。可是老天爷的目的是使之“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坚持下来,并能开悟的就具备了一种坚韧的性格,并且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才能。
换句话言之,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苦难的修行。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既然买了票上了车,就要坦坦荡荡地,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朝着终点走。我们谁也不清楚,一路上车会载着我们经历怎样的风景和艰难险阻,唯一知道的是每个人都会在终点站下车。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来世上走这一遭呢。冰心能说出“如果今生是无趣的,那么我不敢要来生;如果今生是有趣的,那么我已知足。”也是在看过了冰雪融化成一条小溪流到最后融入大海消失之后才明白的生命箴言。
我们不可能,一出生,或是不曾有过人生经历就能明白,泰戈尔的“绚烂至极归于平淡”,陶渊明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我唯一害怕的是所有的努力对不起我所承受的苦难”。
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里修行。需要在边走边看中慢慢学会呵护自己的内心,学会自我关怀。需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书,去继续接受活着的痛苦与快乐。所有的风景,最美的莫过于勇敢并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静静地聆听它的每一次跳动,然后告诉自己,除了与亲人的分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问题。更何况,长在轮椅上的伟大作家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告诫我们: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儿,是一个必将会降临的节日。
不想说远的,当下,就在我自己而言,30岁以前。走进一个死胡同,还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意识,我就是受害者,因此常常,有想不通就寻求绝境的想法。可是也只是情绪上表现激烈,内心挣扎持久,然而,有谁没有自己生活的难题。不是物质的困顿,就是精神,情感的囚牢。难以言诉的情状实在是太多太多。林清玄说,30岁时自己早已在台湾有了名气,可是自己还是想不通为什么来到世上之类的生命哲学问题。于是去了寺庙里抄经书,打坐修行。有一次,下山买东西见到凡人,他忽然顿悟,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最大不同不是外在的穿着打扮,而是内心的那一颗灵魂的装饰。
哦,他明白了。
30岁,而立之后,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林清玄没有暂时放下舍弃已有的成就,去修行,那么也许,他只是一个写稿子写到烦躁的写手,把作家当成一份苦差,日日抱怨,干三十年就痛苦三十年,他的生命本身就失去了太大的意义。
我们要在工作中修行。面对一件快乐的事情很容易,难的是面对最棘手而无味的活儿。可是世界上哪有一种天生自带喜感的事情,只是因为人有了看待的态度,它才变得糟糕或精彩与否罢了。
我佩服,那种干了三十年,依然有良好的状态的人。这本身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有多少人曾在夜里问过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遭遇,为什么生活总给我出难题。但,要我说,上帝创造的是人,不是神。人有他该去面对和承受的东西。哲学家,也一样有自己的生存苦难。讲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据说他是近现代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会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实是一个长期评不上职称的倒霉蛋,直到四十七岁才当上哥尼斯堡大学的正式教授。可是在此之前,他在学界早已声誉卓著,无奈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教授空缺总也轮不上他。
他该整日对着上帝,抱怨说,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吗?如果是这样,康德的哲学理念哪里有时间整理出来。
无独有偶,与此相似命运的还有胡塞,萨特。
人世间,最高的奖赏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从容,不是功成名就的浮夸。最香的味道是贴近脚底的滚滚红尘泥土味,不是金钱味。是我们在前方,渐渐明白一切来势汹涌的浪潮,归于平静处才是自己心灵的追求和安放。
一花一草即世界,一朵花瓣一片落叶皆是我。每一个地方都在修行中。
我很喜欢苏东坡,借用他对韦应物和柳宗元诗句的评价,换成我最想说的话:浮沉一世,沧海一粟,寄至味于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