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家长和老师问起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想去哪间学校读书,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答案分别是「科学家」和「北大清华」。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
认真说起来其实大家并不都想去北大清华做科研工作,这只是个应对大人问题的「标准答案」。一方面小朋友对社会分工的认知还不成熟,另一方面自己心里都会有其他想法。
一些早期的理想可能很幼稚,但进入青春期后很多人的理想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具体、可实现。
我自己无论是幼稚还是不幼稚的理想都没有实现,不知道大家的情况如何。而且即便理想没有实现,不知道「理想」这件事本身对大家会有哪些影响?
最近在看《欧洲经济评论》(European Economic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我们的理想是如何形成,以及这些理想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作者团队使用了来自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这个研究跟踪了一万七千多名在1958年同一周出生的参与者的个人情况,他们分别在7岁、11岁、16岁、23岁、33岁、42岁、46岁、50岁和55岁各完成了一次统计调查。
文章本身很长很细,重点挑一些我感兴趣的内容分享一下。
一、理想形成的驱动因素
(一)职业理想
父母和老师是人们16岁时职业理想的重要影响来源。
首先是父母的期望。通常来说在职业选择方面,父母会有三种画风,一种直接「躺平放养」,一种有明确的职业期望但最终让孩子自己选择,以及有明确的职业期望且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的规划走。
在父母期望值较低的情况下,父母采取的做法和孩子的理想没有明显联系。但在高期望值的情况下,相比干预孩子的选择,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会对孩子的理想有更大的影响力。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真的对孩子未来有打算,强硬来可能会适得其反?)
老师对职业理想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同样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期望上。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中排位末五分之一)的人来说,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信息来源。
相比之下,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人群中排位前五分之一)的人来说,父母是比老师更重要的职业信息来源,而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来说父母在这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作用。
(二)学业理想
和职业理想情况类似,父母和老师也是人们16岁时学业理想的重要影响来源。
父母对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越高,孩子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老师的期望,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评价也和学生高等教育理想的有关。
在学业理想方面,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参与者在7岁时都提到想要接受高等教育,但到了11岁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孩子中只有22%的人保持同样的理想,这个数字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孩子中则是40%。
其次,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相比,老师的期望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的影响更大。
(一个感想: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与大家的普遍观念基本一致,但结合职业理想和学业理想来看,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来说,老师似乎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理想对成就的影响
(一)职业成就影响因素
16岁时的职业理想目标越高、55岁时取得的职业成就可能会越大,而在将父母和老师期望一同纳入考虑时,老师的期望则会成为更强的预测因素。不过,虽然理想很重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认知能力对职业成就的影响程度似乎还是更高。
在考虑社会经济背景的情况下,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来说,获得更高职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老师的高期望和更高的个人认知能力,而对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来说则是更高的个人理想和更高的个人认知能力。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在影响职业成就方面,个人认知能力对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都很重要,但比起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人群,个人认知能力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的影响力会更大。
(二)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
较高的求学愿望、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是提高人们获得高等教育资格可能性的重要因素。
虽然认知能力也和学业成就有显著关联,但与职业成就不同的是,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方面,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反而会低于个人意愿以及父母老师的期望。
三、理想未实现对幸福感的影响
能实现理想是好事,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理想的情况也很常见。
就职业状况来看,如果理想未实现(职业现状比理想中的更差),会引起人们在33岁时的幸福感下降。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平均不超过十年)。理想未实现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会随着个人工作生涯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理想影响幸福感的另一途径则是和父母期望有关。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于孩子自己16岁的理想,会对孩子23岁时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
无论是职业理想还是学业理想,父母和老师都是重要的影响来源。
我对此的理解是,父母和老师是每个人成年前,在主要生活环境(家庭、学校)中,最常接触的社会人,因此在职业选择以及学业意愿上会比其他因素有更大的影响力。
比如在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同样考虑了除父母外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媒体作为职业信息来源对人们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这三者和人们的职业理想都没有明显的联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来说,老师对于职业理想和学业理想的形成会显得格外重要。
我的感受是,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在认知、信息、财富、渠道等方面都拥有充足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老师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其影响力对比家庭环境也不会显示出特别的优势。
而对于家庭条件有限的人来说,老师会起到额外信息补充和影响增益的效果,这也许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人们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短板。
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人的意义可能就不局限在学习知识以及考好试登上更好平台这些方面了,教育环境、特别是教育者对人认知上的影响也是关键的一环。
结合理想和成就之间的关系来看,鼓励人们拥有更远大的理想,能推动人们追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位。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留心不要过度夸大理想的影响。实现理想的过程往往还要面对现实的阻碍,过于关注「主观能动性」而忽略「客观条件」的存在,也有可能对个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想说的是,受限于该研究的时间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其结论也许不完全贴合国内的情况,仅供参考。
不知道大家觉得自己曾经的理想和哪些因素有关系,以及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文献:
Lekfuangfu, W. N., & Odermatt, R. (2022).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The role of aspirations i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nd well-being.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48, 1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