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芦苇
1.
中心公园那一片向日葵,从去年十二月便灿烂的盛开,一直到阳春三月还仍是这么娇艳不衰。
记得多年前在观澜版画村也见过与中心公园这片面积相当的向日葵,只是当年自己还是刚接触摄影的菜鸟一枚,对于喜欢拍摄花花草草的我,因未能拍摄到一张像样的葵花照片一直有些耿耿于怀。
所以,十二月在朋友圈一听闻市中心有一大片盛开的向日葵,立马便带着相机前去一睹了花容。
一位网友看到我博克的向日葵图片留言道:有点像梵高的“向日葵”。
其实,虽是再次带着相机拍摄向日葵,出来的图片从拍摄角度到色彩调整都仍未达到心中期待,更别说与梵高画中的葵花“相提并论”。
2.
我想,那个网友和我一样,不过是一看到向日葵,便想到了梵高而已。
《向日葵》是梵高最典型最具代表的作品。他以梵高式明快亮丽的色彩将花瓶之中的葵花赋予了满满的活力与激情,让人观之眼前一亮。
向日葵阳光、明亮,它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它对梦想、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热爱与激情。
也许是向日葵如太阳般活力蓬勃与积极向上的心态正是梵高心中所爱或所渴求,他常以向日葵作模特,一生创作了十一幅向日葵,他的向日葵画作成为世界十大名画之一,迄今为止这世上只有他将向日葵画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1888年春天,梵高来到法国南方小镇阿尔勒,他被那里美丽迷人的乡村景色深深吸引,便写信邀请他的好友高更前来同住创作。他决意好好布置一下画室以期好友的来临。
“怀着与高更同住在一个画室里的希望,我想装饰一下画室,只用大向日葵来妆点……”梵高在给友人的信中如是写道。足见向日葵在他心目的地位与喜爱之情。
3.
人的内心总是会以某种形式在表露着并为人阅读。比如肢体语言,比如知心话语,又比如字里行间,又或者是画笔颜色。
而梵高的内心,显然是以他的画笔颜色在畅快淋漓的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澎湃着的生之激情。
从喜爱向日葵妆点画室到向日葵画作中鲜艳色彩的挥洒,令世人看到了梵高胸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焰。
为了作画,他可以在清晨五点起身到户外田野然后一直到夜晚九点才归家。
他可以好多天不与任何人言语只是孤独地奉上全身心的热忱不辞辛劳的绘画。他辛勤的付出理应获得上天更多的眷顾,他的生活理应愈来愈美好,他的日子理应一天比一天快乐。
4.
命运之中,常常是造化弄人。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可是耕耘了却未必就能有收获。
辛辛苦苦的画作,却无人认同,除了他的弟弟。
痴恋的爱情又遭来家族强烈反对与阻挠,最后只得深埋心底暗自思念。
梵高之于生的眷恋,仿佛从来都是一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他不顾一切的对生命的狂热追求、痴痴爱恋,到头来回报的却是世间的冷漠无视,穷困潦倒。
“如果我靠作画就足以维持生计,我将知足而乐。我一想到我画了这么多画却一幅都没有卖出去,就十分烦恼。”
“我倒不想做个疯子,可我别无选择。”
孤独的梵高,失望的梵高,他只能给弟弟写信诉说衷肠。而一个已达而立之年的大男人却不能养活自己,他抑郁,他疯了。
5.
卖不出画作,曾经依赖的兄弟情宜因弟弟有了家室而不便再随意倚靠。
尽管正当壮年之期,尽管正值创作巅峰之际,梵高却彻底的绝望了。
他在自己曾经钟爱的麦田里,再也看不见阳光以及收获的喜悦,他能看见的,只有一个魔鬼在疯狂的收割着生命,一遍又一遍的高声呐喊着死亡。
他走到麦田中央,一枪终结了自己,享年37。
生前,他的画作无人问津。
死后,他的画作价值连城。
这真是世间莫大的讽刺。
激情活力的向日葵,悲情绝望的梵高。
上帝啊,怎么都不应安排这样两个命运相悖的人与物……相关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