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丨布衣茶饭可乐终身

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浮生六记》是清朝乾嘉之际一无名文人沈复的作品。全书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但书中最核心同时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闺房记乐,沈复和陈芸之间的故事点滴。

这本书是我一个闺蜜赠予我的。看完之后,大抵能感知她对我的祝福与期许和自我内心的平静与喜爱的进阶探讨。

我对沈复先前是不大了解的,阅读此书过后,对他印象仍然浅浅的,心里还有些许不满。(可能是我本身觉得他没有足够好的保护陈芸,他本应该是棵大树。)

反而对他的妻子陈芸好感颇多。可能也大半归功于他笔触的细腻自然和对陈芸深深的爱,才让我们读者认识了一个如此风雅感性的才女。

我喜欢陈芸的聪慧与灵动。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子,这种柔和的感觉不仅体现在自我态度的表现上,还呈现在为人处世的交流当中。从小她便丧了父亲,母亲弟弟皆靠她的女红养活。可想而知,她的成长环境必定是略显单薄且艰苦的。可丝毫未从她的性格上感受到这种孤苦与不幸,反倒是乐观积极更多一些,进取学习的心满足了她的成长。除了这一份自在的温柔,芸的活泼劲儿一点没少。陪着丈夫在闺房中谈论诗书、赏酒饮月。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也能够雇了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动为丈夫谋妾室(这得是多不嫌麻烦多细心周到的女主人)。

想必沈复在丧妻之后仍能将日子过出个像样的小生活来,少不了芸的生前影响。芸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在家徒四壁的家庭中,也自学认字、吟咏诗词。这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她令沈复令读者欣喜的。

但与此同时,她也是极其不自由的。

陈芸是苦涩的,尽管她再温柔宽和、富有才情,她也陷于封建的礼教。思想是自我自由的,可在大环境下,不得不受限于紧缩的环境。做一个同类的儿媳妇,她无法避免。她知道她无法脱离家庭的羁绊与束缚,在这点上她也是无奈的吧。(我真的觉得好不容易)

“但略多读几遍可知,芸最可贵之处,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能静能动,也才让芸更加立体,别有风味。

漫长时光里,小二人将它过出风流倜傥,甚至清暖温柔的味道来,属实是令我羡慕的。清寒不易,我好像更能理解在家庭相处当中夫妻二人苦心经营的力道和魅力。这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以上感受单凭阅读,和自身经历不搭边儿。但我真正向往的即是恬淡简单的生活,足够温柔,足够有情趣能撑起的小家。就好像我每天都在自我催眠:我住在海边,阳光灿烂,终日我在海里冲浪,享受自由的惬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沈复,生活在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他于1763年生于苏州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父亲在江浙地区官宦之家做幕僚,家境小康。...
    万溪阅读 7,265评论 0 5
  • 作者:初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87369/answer/2...
    Mia冬阅读 4,879评论 0 2
  • 初阅《浮生六记》时,是在去年夏天时,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内容情节很动人,沈复他笔下的妻子情深意笃,却又颠沛流离的...
    万溪阅读 7,880评论 1 4
  • 孩子说:街舞课进度太慢了,真是我急死我了,一节课只学八拍动作。 我回应:哇,是呀,听起来你真的着急了。 孩子吐槽学...
    源本精彩_养女日记阅读 2,361评论 0 0
  • 3岁前,忽略所有你觉得不合适的行为,你觉得不合适,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孩子。 3岁后,无条件接纳,你哭,我陪你伤心,你...
    郭小婕Kelly阅读 3,233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