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第19本#
《人生,你有很多选择,而又无法选择》
------《人生海海》读后感
文|小齐同学
我们今天一起聊聊一本书,麦家的《人生海海》。一本麦家的《人生海海》终于在我几天的仓促追赶中读完了,说实话,读得有点累心。但我不否认,这是一本好书。
我对于好书标准的定义是,读者可以和书中的情节融为一体,可以感同身受。从这一点来讲,人生海海,是一本好书。
对于作者麦家,我对他几乎无从了解,但据说《人生海海》是他八年时间才完成的一本书。首先,我得承认,他对写作的态度是认真的。
之所以说它是一本好书,也是有真实感受的。我在读人生海海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从来没有想停下来阅读的心情,只想一口气读完,还不想一下子知道结局。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在工作的缝隙中,完成这本书的阅读。
(一)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的所见所闻来跟踪描述、递进情节的。
首先,对于本书的主人公,通过大家对他的不同称谓的描述,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特别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有真正的名字(没刻意记,我没记住),但自始至终,让我记住的,是他两个外号:上校和太监。
上校是因为他当过国民党军官,曾经是一位上校,还救过一位共产党大领导的命,也获得过很多殊荣;
而对于太监的称谓是因为传说,他曾经喜欢过某位大领导的女人,被迫自宫。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枪林弹雨中,受过伤,男人的尊严受到了创伤而留下了伤痕。
而作者通过对事例的一点点描述,让人自由选择对“他”的评判,那结论是每个人自己的。
在一个小村子里,大家都是普通人。而这位被称作上校又被称作太监的人,却可以悠闲地养着猫,躺在躺椅上抽烟、喝茶。他有一套金子做的手术工具,可以救治伤员,也可以给人做手术。
(二)
从大家对他们的称谓上,大家就可以想到主人公“上校”他的一生绝对是坎坷的。
他的故事通过外人的嘴,描述了很多,其中一个是老保长。
这个贪吃爱喝酒的老保长,经常爱讲荤段子,与我的爷爷很正义的言辞,对比很鲜明,两个人却像是一段打不散的冤家。
就是这个冤家,在爷爷陷入很深的自责中、无法接受自我的弥留之际,是他“舍义”救人。把很多他知晓的事情,曾经答应上校不该说出来的话,说给爷爷听。给爷爷解开心里的心结。
因为,很多人都会在背后嚼舌根,这是很多角落生活的、人们的一些乐趣的来源。然而,在无意当中,会有很多人被受到伤害,无端中枪。
当然,上校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不管大家对他如何评价,几乎所有人都对他是敬而远之的,只有我的父亲和他形同兄弟。
俗话讲,唾沫星子淹死人。
在上校被无端蒙羞、被红卫兵抓住的时候,还是我的父亲,把他解救了。
虽然是偷偷的,但在那个红卫兵的年代,一家人心里都会惴惴不安,像藏着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手榴弹。
就是因为这种心理,自己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理,被他人利用,被红卫兵到处宣扬上校是“鸡奸犯”(应该是同性恋的意思)。
当然与之有关的矛头直接指向是我的父亲。而心中疑惑最大的,就是我的爷爷。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儿子,蒙受耻辱。他偷偷选择了去主动请示,带公安抓走了上校。条件是让抓走上校的公安人员,出具一个证明,证明上校不是鸡奸犯。
而这个秘密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些秘密会注定随着一个人的生灭而生灭。但,一旦在有生之年,被人发现了,那就是一把刀。你会被很多人责骂,我的家里的所有人,因为爷爷的事,而蒙受耻辱。
因为在正义的面前,上校的正义,无疑是敞亮的。即使他受了很多苦,而他一直坚持自己。当然背后很大的力量,来自于这个我的父亲对他的支持。而我的爷爷,却犯下了如此大的错误。我家里的门被外人泼脏水,玻璃被砸碎,出门被人打,已经是很自然的事了。
家里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我被父亲送到了外面,随着邮轮到了大洋的彼岸。
(三)
当我再回来的时候,爸爸老了,爷爷不在了,妈妈不在了,二哥不在了,二嫂不在了。大哥也不在,他在他乡,给人做了上门女婿,也可以说不在了。
上校也不在。
而我不甘心,我去找他,我想知道一切的真相。而那个真相的背后,那心酸,让人再也无法走出那个红卫兵的年代的影子里。
那个可爱的养猫的可以做手术的大男人,他疯了,当然有一个爱他的女人,陪着他,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
我去看他,听了他们的故事,一辈子的故事。两个人没有同生,但他的妻子,一个麻醉师选择了与他同日离开。
读完快两天了,心情也有一丝沉。历史无法更改,人生无法改写,而其中的滋味,只有经过的人们自己晓得自己的痛和伤。
摘几句结尾的话,结束今天我们的聊天:
“报纸上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我哭着,想着,不知道我的哭声能传到多远,能唤来多少阴阳两界的灵和人为他们送行?”
后记:
在读完这本书以后,又读了《我们是人生的学徒》中的一篇文章。对于人生海海,我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但是一直组织不起来语言。在看到人生的学徒中的这段话时,我想拿来与大家分享,也许在大家读过这本书以后,有一点共鸣的感觉吧。
摘《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
可是“处境的艰难”,是现实逼着你立即作出选择。(电影)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渴望维持生活和良心的平衡,但现实往往是失衡的。
人物往绝路上行进,不断接近生活的深渊。当到达了最终的底线前,他们(电影的主人公)仍然选择了道德与信仰。
可以说人性的意志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泯灭,在故事的间隙闪着感人的光亮。
2019.5.5下午3:25动笔
2019.5.6早8:15补充第一遍结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