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没怎么了解过德云社,也对郭德纲没什么兴趣,但你一定听过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探清水河》,没有听过也没关系,你也逃不了“盘他!”
《探清水河》和“盘他”分别是德云社当红角儿(此处念jue er二声,我就知道有人会念jiao)张云雷的一首小曲儿和孟鹤堂在相声中的一个包袱。伴随着小品在这些年的没落,与之对应的另一种曲艺文化——相声逐渐上升,在曲艺界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德云社作为相声行业的执牛耳者,更是如日中天,说掌握着相声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资源也不为过。
谁能想到,当年落魄的小黑胖子郭德纲,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仅自己功成名就堪封大师,旗下的德云社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估值十几亿,涵盖曲艺、演出经纪甚至餐饮、制衣等多个行业,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的“德云商业帝国”。
德云社给外界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商业形象,家族式的结构体系更加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但近些年德云社的资本运作和商业化步伐陡然加快,我试图从这些零散的信息中,窥到德云社的资本版图,很快我就发现,德云社的运作手段,和互联网公司竟然有诸多相像。
立足于传统曲艺班社形态的德云社,仿佛和现代互联网公司丝毫不沾边,但师徒关系结构的背后,是合同制的艺人经纪制度,同时,德云社也多方面触探周边文化产业,服饰、餐饮、音乐均有尝试,俨然形成了“德云生态链”。
1.艺人: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废舌尖!
德云社的组成自然是郭德纲于谦和他们的徒子徒孙,郭德纲的徒弟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名分科,“云”字科包含岳云鹏、张云雷、烧饼(朱云峰)、陶阳(陶云圣)等等,“鹤”字科有孟鹤堂、张鹤伦、阎鹤祥等,“九”字科有周九良、杨九郎等等,可谓人才济济。
德云社的兴盛自然与这些艺人息息相关,随着岳云鹏、烧饼、张鹤伦、孟鹤堂的爆红,德云社仿佛已经找到的捧角儿的独家窍门,除了张云雷有一定的偶然性外,从岳云鹏、张鹤伦到孟鹤堂,老郭是捧一个火一个。
就德云社当前名气较大的几位相声演员来说,张云雷帅,岳云鹏卖,烧云饼怪,张鹤伦坏,加上少班主郭麒麟的根正苗红、可爱谦逊,孟鹤堂的电台低音、暖阳温润,总有一款对你的口味,总有办法让观众喜欢上德云社。
郭德纲的这步大棋着实巧妙,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提前布局,收徒养大,如今正是多年教养开花结果的体现。郭德纲的徒弟们很多都是从小养大的“儿徒”,亦师亦父,而郭德纲的教育方式也有目共睹,儿子郭麒麟和众多徒弟,也多积极上进,谦逊仁义。这也使得德云社同其他的艺人经纪公司不同,凝聚性极强。常言道,手里有了人,就有了无穷的资本,老郭如今凭借数百徒子徒孙,也足以傲视曲艺界了。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德云社断断算不上是互联网公司,甚至和互联网压根不搭边。德云社的人才链条还是走的传统班社的路子,忠孝廉耻大过天。虽然有论调说传统班社制度不再适合当前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但回看老郭,这不还是好好的吗?除了仅有的几个徒弟退出时寒了寒心,老郭至少不用那么担心公司高管跳槽,就凭德云弟子对老郭的忠心,哪个互联网公司老板不是好生羡慕?
2.产业: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若仅看德云社的人才模式,来发出德云社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疑问,怕是会被人笑掉大牙。但倘若看看德云社旗下的产业布局,就很容易意识到德云社的产业布局很具有互联网公司的多元性质,用互联网公司的行话,叫做“生态”。
德云社的运营主体,除了北京德云社外,还有黑龙江德云社、吉林德云社、南京德云社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剧场。按照商业上的说法,这些德云社全都是郭德纲夫妇的“控股子公司”,可谓开枝散叶遍布全国。德云社的商业版图中也不乏上市公司,主要为德云社提供演出经纪的公司环宇兄弟,2017年在新三板上市,披露的财报中,来自德云社的营收占其一半以上,除了背后的分账合作,明面上郭德纲的妻子王惠,也是环宇兄弟的股东。
不为大众熟知的是,德云社除了相声演出之外,还有着涵盖周边的其他产业。例如餐厅、茶馆等等,看似无关的产业,其实同相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前不久德云社的年会在于谦生日那天举行,地点就是“德云红事会馆”,郭德纲的德云红事会馆地处北京东五环五方桥东北角,是一个集婚礼会馆及餐饮为一体的高端休闲场所,名字除了取“红事”之意外,还有一段传统相声,名字就叫做《红事会》;
不仅于谦是个玩主,郭德纲在吃喝上也是一个讲究人,郭德纲专门开过一家“郭家菜”,专注天津私房菜和山东菜,最有名的是“郭家摔丸子”;
除此之外,老郭还是一名专业的京剧老生演员,自己也说相声也唱戏,又专门做了个班社叫“麒麟剧社”,老郭干儿子陶阳云圣是剧社的主力军;
相声评书不分家,德云社旗下有一个“德云书馆”,专门说书,郭德纲西河评书师承金文声先生,梁宏达是郭德纲的师兄弟,单田芳是郭德纲的师叔,老郭还专门有一个评书网综《坑王驾到》,因为评书中挖得坑多,被观众亲切地称呼为“坑亲王”,德云书馆的顶梁柱是“寡妇失业”的阎鹤祥(阎景俞),新年刚开了一本新书叫《我的师父和我们的德云社》;
德云社说相声唱戏的大褂和行头,也是自家的“德云华服”生产的,据说一件最便宜的大褂,都得五百多,另有一家分支公司“德云制衣坊”,专门高端定制传统服饰,价格更是高达2000起,每年的开箱封箱,就是德云华服的“走秀时间”,多说一句,德云社的大褂是有讲究的,只有师父和有了名气的演员,才可以穿有刺绣的大褂;
郭德纲还做红酒生意,取名“德云红酒”,每年专门做一场叫做“德云红酒之夜”的演出;
郭德纲家族还做面膜,号称“以医学标准研发生产的专业美容护肤品牌”;买下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薰衣草庄园,做薰衣草周边产品;还曾经和UC九游合作过一款游戏手柄……
根据德云社官网的信息,德云社还在筹划开一个“德云商城”,涉足电商及票务运营。不过依德云社官网的开发质量,我觉得这个“德云商城”……
德云社没有进行过公开融资,也没有公开过财务信息,所以准确的财务数据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推算,德云社一个大型专场的流水便达亿元。随着德云社的新晋知名演员越来越多,商演和小剧场的收益水涨船高,旗下艺人也大有“相声偶像化”之势,自称“德云女孩”的粉丝们,也开始为相声圈的爱豆应援、轮博、控评。再加上德云社最近几年频频涉足影视综艺,先后主导或参与了综艺《欢乐喜剧人》《相声有新人》《笑傲江湖》《坑王驾到》,电影《我要幸福》《祖宗十九代》等,可以看出,德云社也一直在产业层面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边界。
把这些放在一起看,德云社似乎已经开始有了一点互联网公司的影子。我给它找到了一个对标的对象,就是小米,小米致力于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那么我认为,德云社也在走一条“曲艺界的小米”的路子。通过大IP,带动一系列分支IP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闭环,构成生态链;多个成名的演员之间互带流量,形成矩阵之势,手握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等众多大IP,德云社“亚洲最大相声男团”实至名归。
但德云社和小米集团相比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之前在知乎看到一种说法,说德云社现在只靠郭德纲一人拢着,郭德纲一放手,德云社就要散于尘土,相声是虚假繁荣。对此我不敢苟同,看如今的德云社,不能简单地以曲艺班社的视角去看,而应该从它的业务逻辑、资本运作、IP孵化等多维度去看。德云社这个大母鸡,正在源源不断的孵化出小鸡,这些小鸡长大后,就是一片母鸡,德云众多IP,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但是就当前来看,这种说法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德云社本身的这个IP太大,旗下的IP被这棵大树保护着,也因为这棵大树太大,很容易就被它掩盖了光芒。这就像华米科技一样,尽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但一说到华米,人们第一意识还是首先想到小米手环。
不论如何,德云社的产业矩阵还只是刚刚起步,假以时日,便可见分晓,我们拭目以待。
3.商业:太平待到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在评书届,有这么一个说法:能耐大、名气大、挣得钱多,这三样是没有关系的。名气大不等于你能耐大,能耐大不等于你挣的钱多,挣到钱不等于你名气大。这句话其实放之四海而皆宜,不论哪个行业,其实都是这样。若单说曲艺界诸人是如何让大众熟知的,有一点,那便是乘着社交媒体的东风。评书上,袁阔成、单田芳之所以被大众熟知,就是借着电台说书,用电波把声音送进千家万户,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变的经典。单田芳的师兄,也就是郭德纲的西河评书师父,金文声老先生,在当时也是名声大噪的人物,被人称赞为“西河三叹”,但金老先生为什么在当今不被世人熟知,就是因为老先生不愿意去电台说,只愿意在茶馆对着五六十位茶客说,老人家乐在和观众交流。一边是社交媒体几十万几百万的听众,一边是小茶馆五六十个茶友,知名度和传播度自然没得比。
郭德纲自然是曲艺界最早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不是头一个借助大众媒体发家的人,却是最早把这个路子吃透的人。大家其实可以回想,德云社的崛起,其实是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同步的。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更名德云社,那时候德云社还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班社。转机出现在2010年前后,那时候3G基本普及,网络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带宽足以让音视频无压力在网络传播,德云社也突然一夜间家喻户晓,成为中国民间相声的扛把子。这个中缘由,就是在于郭德纲认识到了互联网的时代大势。
与其他的演出团队不同,德云社在小剧场演出时,从来不禁止观众拍照录像。在当时,这也是被主流相声界视为异端的一点,试想,观众都回家看视频了,谁还来小剧场买票看相声啊?但德云社不在乎,郭德纲甚至还鼓励观众录像,观众在小剧场录了像,回家之后传到网上,就有了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德云社的名气也迅速铺开,全国观众都知道德云社有一个小黑胖子郭德纲,有一个搭档叫于谦,有抽烟喝酒烫头三大爱好,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是蒙古国海军司令、大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
这样一来,德云社不仅没有卖不出票,反而有更多的人来小剧场听相声了。其他班社一瞧,纷纷效仿,把自己视频发到网上,可是论功底论搞笑都不如德云社,发到网上更衬托出德云社的优秀,给德云社当了绿叶。
随着德云社有了更多的资源,郭德纲也能够更加熟练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德云社的艺人在出道时也开始有包装,也有意地去创造一些争议点引发更多讨论。德云社从来没有正式地说过网络营销,但那个看似幽静的大门之后,却已然得到了互联网传播的精髓。抖音之上,一曲《探清水河》,让“二爷”张云雷成功出圈,满街都是“二奶奶”,一月份还跨界歌手,发行了单曲《毓贞》,十天销售破百万,达成酷狗三金唱片成就;前段时间,“盘他”火遍大江南北,数度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恨不得盘出个昏天黑地盘出个苦风泣雨,在万物皆可盘中盘了狼牙棒,给我一双大手我能盘了地球,而“盘他”这个梗就是来自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在《相声有新人》中的一段节目。
从互联网传播的角度上来看,曲艺界无出德云社其右者。在商业上,德云社懂得如何顺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赋能自我。如今,德云社每一个运营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思维,在营销和传播这一方面,德云社已经毫不逊色于正经互联网公司了。
郭德纲在1月26日举行的戊戌年封箱大典上说:“这个时候是德云社最好的状态。”这可能是郭德纲几十年风风雨雨最准确的总结,单是这份经历,就是德云社最宝贵的财富。虽身背种种非议,但仍能恪守本分,看看他的儿子、看看他的徒儿,哪一个不是正正派派、谦逊温和,能教出这样子徒的人,自己本身也不会差。
走到今日不容易,郭德纲几十年前那个北京无人收留、师父不认剧团不收、孤独穷困的夜晚,一定想不到未来的德云社能够如此辉煌,以一己之力独撑中国相声更是想都不敢想。德云社这艘轮船,如今已经是一支船队,带着郭德纲对传统曲艺的传承、带着德云社的希望、带着数百徒儿的成名期盼、带着德云的产业链,驶向星辰大海。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亨哼 一个正经的互联网产品人
微信公众号:亨哼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