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天的晨读,原来又在谈跑步,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已经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具体操作层面。我虽然坚持跑步了两年半,倒真没在意过什么跑步方法呢!
为了验证一下这些方法,今天出门跑步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文中提到的所谓『“姿势跑步”三法』,自己本来就在无意识的实践中。双膝微微弯曲、先提后腿,前脚自然落地,这原本就是一个人跑步自然的反应。还有那个跑步过程中,重心前倾,着力点在前脚掌。慢跑原本也就是这个样子,只有你要加速,想快跑的时候,你才会不由自主脚尖点起来,使劲往后蹬。
由此,我不由得赞叹起为什么慢跑总是被一再倡导了。跟运动员不同,我们普通大众不追求更快的记录和成绩,早晨起来跑跑步,无非就是锻炼一下身体,活动活动筋骨,让自己更有生机和活力。所以,我跑步从来不求快,也不求远,就是每天慢跑三十分钟,到家刚刚出点汗的状态,感觉很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小腿疼痛的情况。这正好和本文提到的第二点『无为原则』一脉相承。
现在,跑步对我而言就是每天的程式化行为,跑步姿势也是遵循自然法则:不会刻意做下踩动作、膝盖不会抬高和往前,更不会出现伸直后腿将身体推离地面的情况,大家仔细看看,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一般人快跑才会出现的状态,慢跑由于频率放缓根本不可能有这些现象发生。
“无为而治”有时真是个好词,没有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还收获了旁人刻意练习才有的成果。有些事啊,简单反而更好!

图片来源于视觉志
参考书目:《跑步,该怎么跑?》[美]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约翰·罗伯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