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烽火连天西夏边
第三节 五路伐(上)
公元1071年九月,西夏又派人入朝进贡,此后几年双方并无大的战事。
公元1081年四月,西夏国内发生了政变,西夏将领李清,本来是秦州(甘肃天水)人,想回归大宋,顺便带点礼物,于是极力劝说西夏国主秉常,将黄河以南送给大宋,秉常还没有做出回应,梁太后获悉,将李清杀了,并夺了秉常的大权。
知庆州俞充和知泾州种諤几乎同时上疏道:“夏主秉常为其母囚禁,不能参与国政,夏国内乱,宜兴师问罪,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顼本欲取西夏,见疏大喜,命俞充、种諤进京入对,可俞充运气不佳,得病暴卒。种諤到京后,对赵顼拍着胸脯道:“夏国无人,秉常孺口小子,臣去将他反手捉来,献给陛下。”说得赵顼两眼放光,决定征伐西夏。
知枢密院事孙固劝谏道:“举兵容易,解除灾祸却难!”
赵顼道:“夏国内乱不取,等到为辽国所有了,后悔莫及!”
孙固又道:“万不得已,可以宣告它的罪行,派军小小惩罚一下,分裂它的国土,命当地各族酋长自己守护疆土,不是更好吗?”
赵顼笑着道:“你这是郦生观点罢了。”赵顼认为孙固打口水仗,毫无作用,事实本来也是如此。
孙固再问:“那么谁为陛下担当出师伐夏的重任呢?”
赵顼道:“朕已经安排了李宪!”
孙固吃惊地道:“讨伐他国,如此大事,怎么能用宦官主管?以后,士大夫谁肯忠心为国?”
赵顼听了虽然不高兴,但是觉得孙固说得有道理,便在用人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
七月,赵顼命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李宪率熙河路七军及青唐董毡兵三万,出熙河;鄜延路总管种諤率军九万三千出鄜延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高遵裕率军八万七千出环庆路;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王中正率军六万出麟州;泾原路副总管刘昌祚率军五万出泾原路。围着西夏边境,分五路齐头并进,会师灵州(宁夏灵武)。
从军力部署看,赵顼确实花了血本,意图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灭亡西夏。这就是北宋有名的“五路伐夏”。
朝廷命令发布后,孙固又对赵顼道:“如今五路进讨,却无大帅居中调度,即便成功了,大军也会发生变乱!”
赵顼道:“大帅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
吕公著在旁边道:“既然无人,不如停止行动!”
孙固连忙接口道:“吕公著说得有道理!”
两人又是书生之见!五路兵力,遍布在西夏西南到东北边境,地域远的相隔几千里,一人怎么调度?即使任命了大帅,这些文官又会以武将权力太大而反对。再说,军事行动岂能形同儿戏,本已部署完毕,说句停下就停下!好在赵顼一贯清醒得很!毫不动摇自己决心。
李宪最先启动,率熙河军,以大将李浩为先锋,从熙河出征,青唐吐蕃董毡命酋长抹征率三万军配合作战。
李宪率军翻越马衔山,抵达康古城(甘肃榆中境内),八月二十三日,李宪在西市新城(甘肃榆中东北)大败夏军,擒获敌军首领二十多人。二十六日,李宪大军在女遮谷(兰州东三十里),再和夏军遭遇,斩获颇多。大军势如破竹,随即收复了兰州。
李宪占领兰州后,上疏请求修复兰州古城,随后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并建为帅府。此后兰州纳入了北宋的版图,这是李宪不可抹杀的功绩。
可以说,李宪这个当头炮,炸开了花,还结了果,开了一个好头!
佐料:苏东坡的《仇池笔记》下卷,记载李宪的一则趣事。
李宪得势的时候,有些士大夫不顾廉耻,奴颜婢膝地侍奉他,穆衍、孙路甚至为李宪执袍带。
彭孙本是一名盗贼,后受朝廷招安,做了将军,对待朝廷公卿气势凌人。韩持国有次到他家,彭孙唤歌妓出来饮酒助兴,彭孙喝醉了酒,对待韩持国很傲慢,韩持国忍气吞声不敢言语。
彭孙在许昌时,私下捉了三百逃兵为他做私活。
就这样一位拽角色,却亲自为李宪洗脚,彭孙脱下李宪的鞋袜后,彭孙抚摸李宪的脚无耻地道:“太尉的脚怎么这样香啊?”
李宪并不买账,用脚踩着彭孙的头道:“你也太谄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