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当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如何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父母有这几种假设的能力。
1.去病理化以及强调复原力;
病理化通常是指医学上的病症,在临床上病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需要先判断是什么病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但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是不能以病理化的方式去面对的。病理化其实就是贴标签,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强化什么。去病理化的一个很好的法宝是“具体化”,面对问题时要让孩子讲一讲说一说看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这是通过他的。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只是做的还不错,只是在一些细节点上还需要去进行一点调整。一旦具体化,就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因为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很习惯扩大或以偏概全。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去具体化的面对问题,这是通过具体化后的好的地方,进行不断的扩大,就可以去除那些问题点了。
2.问题不会一直发生,总是会有例外存在;
任何一个问题不会一直都在发生,总会有不那么严重,或者相对较好的时候。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去探讨这些,我那么严重或相对较好的时候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就可以找到很多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首先要相信那些例外的存在,才可以更好的陪伴孩子去找到问题的例外,以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
3.与其先教当事人新的,不如先探讨他已经会的;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教授孩子新的解决方法。被问题困扰的时候,不如先坐下来与孩子探讨他已经会的解决方法。家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通过引导孩子对过去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来思考当下问题的解决办法。过去那些解决方案是他已经会了的,这时再拿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可能会更得心应手。
4.先多让当事人做有用的,不更糟;
父母在陪伴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与孩子探讨一下,现在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最起码不会让状况更为糟糕。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做一些什么是有价值的。先稳住现状,再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父母有足够的接纳与欣赏,看到,孩子当下面对问题的处理方法的难得。
5.多做对的,就无法做错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做一些对的或者做一些对处理问题有价值的事情,这时做错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少了。扩大与强化那些正向的行为及孩子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这时,我们就是在想一个正确的解决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