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说,我不太承认自己有写作的技能。
很多年之前,语文成绩过关,我一直归功于当时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读金庸古龙。
人生的某个阶段,也洋洋洒洒的写情书,细算下年头儿,近在眼前,远若天边,太过久远。
然后就是长达十几年的套路般的病案写作。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冶游史、体格检查、诊断等等,老古董一般的严谨和呆板。
关于写作,就没有然后了。
初遇spenser
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被快速圈粉,顺路吸引而来。
对好玩的事情我不缺乏好奇心。
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2017年大量干货水货一并网络充斥,假如具备搜索和甄别能力,想获得这一切不是问题,假如连选择都做不好,最好选择付费,还要略高价,降低选择成本。
于是乎二期写作,我正式入坑。
填坑,痛并快乐着
入坑以后,没有想很快能够爬出来,因为知道欠缺的东西太多,也知道几斤几两,抓紧补课。
没有好质量的输入,谈输出就是无根之水。
当时的我,还一直纠结于自己的文献、英语、职场焦虑中。
一句话来说,正处于一种比较低效的勤奋中。
仅仅在此时,才走在升级自己操作系统的道路上,更时髦的叫做提升元认知。
二期没有开始写作,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写,有时间不足作为借口。
的确有很多的临床工作,所以潜意识中一直逃避,没有真正投入。
写作课结束时,没有发出的500字,永久躺在公号里的临时链接里,我连发出去的勇气都没有。
准备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我在社群中发了一段语音,然后很有幸收到了海菲寺的一本书——专业主义,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也收到了铭记在心的一段话:从有趣的灵魂出发,以你那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所有的嘲讽、质疑、淡然。
由此,我体会到链接的快乐。由此,s商学院成为我笃定的信念。
然而,总要先把自己变得有趣一些,对吧!
三期公众表达课,没有任何理由的必须继续。
在语言方面,似乎我更有优势。因为医生需要不断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肚子里有点货,就可以开场白了,即使给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很有幸得大家抬举,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也让很多朋友,认识有一位苏医生的存在。
心理学红人武志红说,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这种存在感,让我体会到价值。
s商学院,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重填写作的坑
然而我自己感觉,缺少逻辑,缺少套路,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比分享一段话困难的多。
三期写作课,给了我一个三期二班班委的名头,能够有机会点评各位小伙伴的文章,是我的荣誉,也是我的责任,希望付出更大的心力来提高自己,服务大家。
时间依然是个问题。
这一周的时间,一部分给了临床工作,一部分给了S商学院,还有一部分间断照料刚发现肿瘤的叔叔。
职业习惯,无比冷静。
面对疾病,哀叹人生自然无用,肿胀心情于事无补。
提高效率,后续事情能平稳的度过,是当下要做的。
人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我们不断选择,不断决策,遇到问题,不断解决,好与不好,都不可回头。
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撕裂般的成长,才可以是享受成长的高级快乐,才不枉费青春,才能在中年油腻大叔的身份中保持那一点清爽,给自己留一些成长的空间。
曾是懵懂少年,阅历沧桑后,不能只有我本可以的遗憾。
追赶的快乐,我可以体会。
给自己下一篇文章,拟好了题目
抱过spenser的大腿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