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出差不在家。为了这个妈妈不在的夜晚,尽管已经很久前就和孩子打了预防针,但是实战当天晚上,宝宝还是表现出焦虑情绪。孩子今年3岁了,已经明白很多道理,吃饭时没有表现不满,自己吃的不亦乐乎;玩耍时没有表现不满,和爸爸玩的热火朝天;睡觉时却反常了,洗澡、刷牙后就是不上床,和爸爸四处打游击,尽管已经困得直揉眼睛,但嘴里还是叫嚷着不睡觉。
其实爸爸和宝宝心里都清楚,孩子心里是想着妈妈。 孩子不愿入睡的原因有很多,每个孩子,不同情况下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是因为分离焦虑;有些孩子是因为游戏意犹未尽;还有些孩子是故意和父母唱反调。
无论哪种原因,父母们碰到这种情况,大多很火大。大多数父母会大声呵斥孩子,也有些父母会纵容孩子,不过,接受新育儿理念的父母,会去共情孩子,并且去真正探寻孩子不睡背后的秘密,以便可以找到一套切之可行的方案,可以让孩子按时入睡。
虽然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让孩子入睡的方法,还是有些共性的:
第一、减少外部刺激
当人受到外部刺激时,身体会自然给出反馈,比如分泌多巴胺,让人处于兴奋状态,以此抵抗睡意。所以当孩子入睡前,尽量减少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刺激,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的身体恢复到一个适合睡眠的状态。
比如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睡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光这些产品内容让孩子更加兴奋,屏幕发出的蓝光也会刺激大脑,影响孩子休息。
比如睡前尽量放低说话声音,如果孩子习惯听音乐,也尽量选轻柔的音乐并尽量把声音调低。
再比如调暗房间灯光,甚至直接关灯。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减少对身体的外部刺激,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针对所有的孩子使用。
第二、建立流程
建立一个睡前流程,也是辅助让孩子按时睡觉的好方法。这种流程类似一种仪式感,让孩子每次进行这个流程时,从身体到心理都达到一个准备睡觉的状态。尤其这种流程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他们参与制定的流程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
流程一般包括洗澡、刷牙、穿衣服、上床、讲故事、入睡等。家长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喜好进行增减。无论什么样的流程,一旦能被很好的执行,那么就容易让孩子按时入睡了。
第三、共情且不责怪
对于小孩子,很多情形都是不可预测的,即便建立了流程,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执行到位。就像开篇的例子中,睡觉前孩子已经完成好几步流程,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上床。原因当然是孩子碰到新的问题,但是表面上只是说自己不困。这个环节父母一定不能呵斥孩子,呵斥首先就代表了不理解孩子,不能共情,更何况呵斥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外部刺激,会影响孩子入睡。
就像上面的例子里,宝爸可是一边共情孩子,接受孩子不困的说法,允许孩子不上床。但同时,加强和孩子的情感链接,抱着孩子从楼上数马路上经过的汽车,说悄悄话,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刺激,最终让孩子安静的过度到时睡眠状态。这种方法共情了孩子的需求,又营造了睡觉的气氛。设计的流程也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规则也是需要温柔、变通的执行。
当你碰到边揉眼睛边说不困的孩子,一定要抱住他,共情他,不要抓住睡觉、上床这些敏感词不放,只要孩子能达到睡眠的状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