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牢记“为人民服务”,担起该担当的责任
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这是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的要求,目的是让“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群众需求、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群众期待,归根究底仍然是落脚于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始终如一的使命与责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中,我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正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我们党近百年历史始终,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中兑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于变局中开创未来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做好转化文章,以更加进取有为的状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为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想内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层”——夯实“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层之治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还提到,要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发挥“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典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创新“最后一公里”善治路径的经验,就地化解矛盾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这对于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广量大,打通难点、痛点、堵点还需下足绣花功夫,以先进经验和典型模范为学习参照“样板”,与时俱进提升基层治理理念,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绣花针”穿好基层治理“千根线”,从“管控”向“服务”转变,推进“网格化”管理,因地制宜挖掘基层治理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进一步构筑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