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与教研,是教师群体最基本的活动。讲课能力尤为根本,没有良好的讲课能力,一个教师便无法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如何上出优质课,应是每个教师终身考虑的问题。
前天参加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听了七位老师的公开课,有了许多的感悟。今天把这些纷杂的思路整理一下,谈一谈,我对如何上出优质课的一些看法。
这两天里我想了好些个框架来论述这个问题,现在动笔写的时候,又觉得那些框架过于生硬空洞,所以就把那些东西通通推掉。还是打算简简单单的从人、事、物三方面入手来分析,这样的分析会更贴近现实,便于操作。
一、人
做任何事情,人都会被分为两种群体,主体和受体。教学中,主体是教师,受体是学生,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就会真正的发生。
先说教师。上好优质课,要求教师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点、远见卓识。
很多教师上课只是就知识而教知识,眼光只专注于学生这一时的利益,总认为能把这一知识点讲明白就可以了,这远远不够。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自己所教的这个知识点,对学生十年后的人生有哪些影响。这次讲课的课题是24时计时法,七位老师讲的框架先不说,所有的练习都只是简单的针对24时计时法。认为学生只要学会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会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就大功告成了,这是非常严重的认知错误。稍微好一些的老师会在课结尾的时候说一下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些做法都是缺乏眼光的做法。从开始学时间这个知识点到现在为止,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是为了什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时间来衡量自己每天的行为,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现在,不少的成人也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就是因为我们做老师的没有及时为他们提供这种教学。时间管理现在成了许多知识ip们必讲的东西,成了不少人终身学习的东西,这值得我们反思。
同理,当你讲授别的知识点的时候,也要用这种眼光来审视它们,要让数学重新走进生活,只有有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第二点、教师要有勇气和自信。
要想上出优质课,你必须敢上。当你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就必须要散发出强大的气场,要能影响到听课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你站在那里不用开讲就已经震撼了他们,当你开口的时候,即使你也知道自己讲的内容是错误的,但仍然可以说服别人。然而很少有老师有这样的感染力,多数人上台就浑身不自在,畏畏缩缩跟做了错事一样,别人一看你的样子就已经开始不认可你。所以平时一定要多锻炼自己的勇气,勇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我们身体的肌肉一样,训练的越多,力量就越大,不断的去登台,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你的勇气会越来越强大。登台的次数决定你以后平台的高度。有勇气,但不要成为楞头青,有勇无谋的人也是不可取的。自信的去做该做的事情,做自己认可的事情,才能打动自己,进而影响别人。本次讲课中有位老师讲两个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时,方法和别的教师不一样,他的这种做法我很认可。当别人都朝一个方向走时,如果你认为朝另一个方向是正确的,就自信地迈出脚步。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未必都应该让学生记住加减时间限制词和加减十二,学生也可以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知识点的突破。一天就24小时,我一天记不住这个知识点,我就用两天,两天还不行,我就用三天。不用计算,通过记忆我也可以把这两种计时法弄得一清二楚,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这种情况下,敢不敢按自己的思路教学,更能彰显你的勇气和自信。如果这时你敢表现出来,你首先是与众不同的,即使这次公开课你无法成为最优秀的,但只要你能坚持往前走,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路。
第三点、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分析能力。
好的语言表达要做到:
1、时间要少。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占用的时间越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越少,课堂就越缺少自由主动的成长,所以教师上课一定要惜时如金,争取只给自己十五分钟的时间,如果十五分钟你还无法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你这节课就已经废了。不少老师没有这种意识,这次讲课中七位老师中得有五位一直占据着课堂,滔滔不绝的讲,自己讲得很兴奋,学生有不少人已经走神了。
2、一语中的。销售中有一个原理叫做电梯原理。讲的是销售人员如果在电梯里遇见客户,在电梯抵达客户公司前这段短短的几十秒时间里边,如果无法把自己的产品讲解清楚,那么他的销售就是失败的。我们做教师的就像销售知识的销售员,如果每一个知识点我们无法直指核心的,在几十秒钟的时间里传递给学生,那么我们在这一知识上的讲授就是失败的。本次讲课每个听课的老师都可以回想一下,哪位老师把24时计时法讲的最简单最清楚,哪个老师又绕来绕去,学生越来越迷糊,老师也越来越不清醒。一相比较,高下立见。
3、问题要准。任何一次讲课中,教师都会发问,每一个问题都要考虑清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千万不要问的学生皱起眉头,很多老师备课时不注意这个问题,结果讲课时,一个问题一出口,自己都觉得不顺,来来回回改了好几遍,在你更改的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你打乱。
知识分析能力不仅对教师群体重要,对每一个愿意学习的群体都很重要。
同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越分析越简单,越讲越清楚,有的老师,分析完后,知识框架越来越臃肿,学生学起来太费劲,挫败感太强,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就这次讲课的这个知识点而言,多数老师经过分析之后,都有这样的环节:转钟表2圈、时间条展示、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和转换。这个思路我不是很认可。对这个知识点,我认为可以构建这样的问题串:什么是计时法?你学过什么计时法?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特点?24时计时法是什么?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两种计时法如何转换?对学生而言,难的地方并非两种计时法的区别和转换,而是计时法这三个字,他第一次接触,普通计时法中的时间词,是他的生活经验尚不能明确区分的地方。这是教材对知识解读的缺陷,如果把上面的问题串理顺了,这个知识点我认为讲起来会更快。
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人除了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视为被压迫者,学生自己也容易形成奴隶式的依赖心理。一个教师若在教学中无法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那么即使他的教学成绩非常优异,也不能视为教育的成功。成绩,要作为教育的副产品,自然产生。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应该是两点:一是动,二是静。动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独立发言等方式来主动学习,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安静思考,能在别人发言时安静倾听。
现在公开课上课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学生动得过多。无论是上什么内容的课,一律让学生小组合作,人人发言,结果表面上热热闹闹,每个学生都很兴奋,但最终这一节课学生几乎没有多少真正的进步,人人变得相当浮躁。小组合作很必要,但必须在学生安静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去交流合作,自己什么都没有去想就展开合作,那么必然导致教师检查时关注面过窄,后进生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话,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当然任何事都不要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去看,一说静不好就全改为动,一说动不好又全改为静,这样的做法势必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学就会缺失生命力。
本次讲课中,有两位教师属于一言堂式的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这肯定是不行的。有两位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过于片面的追求讲课流程和形式,学生都没有找到动与静的平衡点,教学效果都非常一般。
二、事
教学上的事只有一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知识的良性传播。一堂优秀的课应把这件事分为四个环节:教的环节、学的环节、习的环节、成的环节。
教的环节
现在的教育大趋势不怎么认可,但是不少教师依然坚持这一环节。无论是让这一环节的比重扩大,还是比重缩小,都是不当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一直倡导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教材的设计者,学习的合作者,其实教师还应该是知识的主要发言者。教师多次的讲解一个知识点,可以提升自己对这一知识点的领悟能力。有多年经验的教师,讲解出的知识,比成绩优秀的学生讲解的要好得多,对多数学生而言益处也更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占主导地位,也不应成为附属品。
学的环节
学生有的是主动的学,有的被动的学,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如主动的学。学的环节是知识产生流动的重要环节,内部内容很复杂,本文就不展开讲了,只说一下学的环节中教师也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起推动作用。无论教学设计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关注每个学生,推动每个学生向主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
习的环节
不论学生还是成人,学习完一个新知识后,如果缺少练习,那么这些知识就无法形成牢固的记忆痕迹。没有记忆痕迹,那一堂课就成了热闹的游戏课。习的环节在本次讲课中做得并不好,可以说大部分的公开课教学中,习的环节都做得不好。教和学的环节占用时间过多,习的环节不够重视。习的环节中,每个教师都应向体育教练学习。练习才是学习的最好方式。然而,数学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不敢多加练习,害怕练习一多就会被扣上题海战术的臭帽子,这让教师束手束脚。在这里真得为数学老师鸣个不平,语文教学中多读书称为海量阅读,是好的做法,为何同样有海的题海战术就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呢?所以数学教师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充实习的环节。
成的环节
一个知识点从教师和教材中,能否真正的传播到学生头脑中,需要看这一环节。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辅助每个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总结提炼所学内容。现在学生能掌握的总结类工具太少,所以教师在常态课上应主动的多补充一些总结类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树图等。学生在不依赖教师和教材的前提下,可以完整地重现知识点时,学习才算完成。
三、物
教学中的物因人而异,但总结一下不外乎以下四种:学具,学案,课件,板书。
学具的运用,应以精简为原则。准备过多,学具不能充分利用,纯粹是浪费时间。本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具都有钟表和时间条。这两样物品都对教学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有没有哪位老师考虑一下,把这两样学具融为一体,合则为钟表学具,展开就是时间条。如果二者合二为一,学具的展示时间就会相对更长一些,学具的促进作用也就更明显。
学案的准备也要少而精,数量过大,占有的课堂时间就长,准备的不精,知识涵盖不全,就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及时反馈。这次讲课中只有一位教师准备了学案,然而该学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讨论交流了一下,教师未能用学案展露学生知识上的欠缺,也未能根据学案的反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学案在本次讲课中成了可有可无的物品,对教学的干扰大于促进。
课件的应用现在几乎成为常态,不用课件的新授课,以如今的教育思想来看是不成熟的。课件在公开课程的应用,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简单大方,不少教师刚开始做课件时,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设计,用非常精美的图片,更甚者用各种有些刺耳的声音,这样的课件对学生的注意力消耗太大,对课堂造成极大的负面干扰。要想上出优质的公开课,这种课件一定要避免。二是课件与知识要实现无缝对接。不少教师有这样的经历,备课之初,课件张数很多,磨一次课就删去一两张。在你删除的过程中,课件与知识越来越接近。基于这种经验,任何一个想要上好公开课的教师,都可以根据知识需要来设定几张幻灯片,不要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
板书,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黑板的空间有限,所以讲课时不能把内容一股脑的全部写上去,要抽取其中的关键词,通过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板书书写形式上要灵活多变,文字类板书、图示类的板书、框架类的板书等,根据讲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现在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因为课件的应用,所以不重视板书,用贴的方式来替代书写,认为这是在节省时间,实际上就是错失了帮学生巩固知识的机会。教师手写板书时,学生会跟着教师的书写在内心里默读,这种默读易于形成记忆痕迹。
总的来说,教学是个复杂的大系统,人、事、物三者交互影响,每一个教师若都能认真琢磨自己教学中哪一项尚不够好,有针对性的去改变,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上出优质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