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悖论
中午,接到上级领导电话,有一小学生在校园超市内夹带食品,被售货员发现,让我们去领人。
带回德育处,打量、询问这个孩子。他是四年级某班的一个男生,穿着棉制校服,长得高高大大。可眼神躲闪,说话磕磕巴巴,讲的又是株洲本地方言,我们都没有听懂。更多时候,他只是用摇头或点头表示。问了他好久,也没有问出一个所以然来。
我让他先冷静想一想,把事情的经过回顾一下,再来回答我。教了他几个回合,比如音量,比如谈话的距离拉近一点,比如看着对方眼睛说话。最后,我们终于弄明后事情的原委:他在超市里拿了两样东西——棒棒糖与两版巧克力。棒棒糖刷餐卡消费,已经买过单,但是,巧克力装在衣兜里没拿出来,他想蒙混过关。
前一段时间,超市员工反映跑单现象严重,学生小偷小摸情况大量存在。学校高层非常生气,就增加了摄像头,又增加了人手。增加的人手,站在超市的四角盯着人流动向。上周,学校还开了专题会议,出台了各种制度,为严抓共管大作宣传。所以,这一周就开始抓违观后的处罚兑现。没想到他成了小学部的第一例,这个小家伙撞到枪口上了。
班主任说这孩子是本学期转来的新生,之前一直由乡下爷爷带。他行为习惯有偏差,身上有一些坏毛病。又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沟通有些困难。班主任规定不允许同学到超市买东西,没想到他偷偷跑去了,还犯了规——买东西不买单。
在德育处,我们询问他的时候,发现他有些紧张、着急。头顶上冒着汗,小眼眶也红了。引导他写了一份《情况说明书》,他也愿意接受学校制度中明确的三条处罚意见:双倍罚款;做一周志愿者服务;一个月内不允许到超市买东西。经教育,认错态度还算好。
偷窃成风,利益受损,老板当然很生气。反复教育,严格要求,老师们其实管得很严。但是,再严格的管理,也抵制不了零食对孩子们的诱惑;抵制不了个别孩子小偷小摸的侥幸心理。
校园超市设在食堂一楼,属于校园最中心地带。超市内有生活用品,有学习文具,有各类小吃……物品丰富,学生购买力强,营业额可观。一校之内,一应俱全。校园超市大大方便了师生的生活,满足了孩子们的购买需求。
但是,校园店的存在,也成了校园环境的主要污染之源。有零食敞开供应,就会有边走边吃,有边走边吃就会有边走边扔。超市只负责卖东西,不管卖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患。各学部德育处负责抓乱丢乱弃,教育孩子们吃了东西,包装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说得轻巧,做起来却很难。一来人流量大,监控、监管实属不易。二来三大学部思想也不统一:有的学部管了,严格要求,抓了落实。有些学部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于是,公共区部分常常变成了垃圾场。整个学校以内,边走边吃,乱丢乱扔现象就比较严重。另外,这个学校是省“两型校园”挂牌单位,又毗邻市委市政府,经常有上级领导到校探查。即便是应付上层检查,也要抓一抓校容校貌。于是,学校常常陷入一面是常抓不懈,一面是屡禁不止的怪圈。
老板的经济利益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学校的经济利益与校容校貌二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组悖论。
有一次,我到本区的一所公立学校考察学习,发现一楼最醒目位置,有一处读书阅览室。其宽敞明亮、温馨养眼,让我称慕不已。图书管理员告诉我,这里原是被私人承包的校园超市,后来她们学校的女校长力排众议,将其收回并改造为现在的大书吧。于是,校园环境好了,孩子们喜爱读书的氛围也有了。我心里想:这位女校长需要建立多大的勇气与魄力才能干成此事。校方需要抵制多大的物质诱惑,才能为孩子们做成这件大好事——我不禁为这位女校长,在心里深处大大的点赞!
在现实背景下,小学部育处出于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考虑,作出相关规定:一费制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花钱,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吃零食,但是,扪心而问:这些规定是否合理?小孩子是否真正禁得住?
众所周知,抓校园校貌,抓良好习惯的养成,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条战线的积极配合,否则一定功败垂成。 不允许学生吃东西,但是家长可以;不允许学生吃东西,但是,老师也可以——保安管理校门不严,家长可以自由进出。家长送孩子进校,边走边吃早餐。老师着急赶慌,经常会在食堂打了饭盒,偷偷溜到办公室吃。说明风气不正,范本教育、榜样教育没有落实,对孩子的教育构成负面影响,是教育学生的一大障碍——这些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现实的大问题。
“两型”校园环境卫生不达标,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影响学校整体形象,高层会很生气;校园超市内,学生偷偷摸摸,跑单偷窃,高层也会生气。这便是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德育处的为难之处。 两难之间形成悖论,而教育之中,我们又会遇到多少类似的悖论——唉,真是一言难尽!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