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用为有用
——《人世间》读后感一
今天,看到教学楼前面卫生区的负责班级换了,就想到《人世间》所讲的因无用得以自保的大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作用)。
教学楼前面的卫生区因为放了三个大垃圾桶,学生把教室卫生打扫后的垃圾倒入垃圾桶中,倒垃圾的时候难免会有不守规矩的漏桶之垃圾,所以垃圾桶周围是比较难打扫的。并且刮风的时候,垃圾总会在空中寻找飘飘欲仙的感觉,还总想多飞一会,然后翩然落地,不过落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不能保证准确无误的进入垃圾桶,所以教学楼前面的卫生区是卫生保持的“硬骨头”。以前的那个班级做的不够好,教学楼前面经常有垃圾。现在又换了另一个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负责任,做什么事情都做得很认真。这是不是也在助长“以无用为有用”?
一个班分到了这个特别难处理的卫生区,因为处理的不好,然后就让他换一个更好打扫的卫生区。能够把卫生区打扫的特别好的班级,就来接受这个棘手的卫生区,就因为他们能干,能够把卫生区打理的很好,就让他们去接受这一个更不好打扫的卫生区。
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事情搞砸,以后碰到事情,谁还让他做?一个人,如果很能干,势必会成为“消防员”,一天24小时,恨不得48小时都在忙。
在单位中、集体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呢?不会做的,装成不会做的,就优哉游哉,上班8小时,7.5个小时在泡茶吸烟侃大山,剩下的0.5个小时在蹲“五谷轮回所”。做的不好的,就少做事,或去做更好做、更容易做的事,也落得从容优雅,潇洒闲适。做得好的,就去做更多的事,甚至不好做、不容易做的事,也只好“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忙人做事时”。并且因为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团和气,谁的面子都很重要,谁的面子都伤不起,结果,劳与不劳,少劳与多劳,结果也一样,多劳的不会比不劳的多拿一个子,还美其名曰“能者多劳”。
这是不是在助长大家以无用为有用?这是在引导大家去做一个有用的人,还是在教唆大家成为一个无用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单位一个集体还能是一个生机勃勃,积极进取的单位、集体吗?只能是保全了面子,伤了里子。
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乃至社会,不也是这样吗?看他们如何对待有用之人和无用之人,就能够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写下《人世间》这样的文字,庄子内心深处也许有着无限的无奈、悲愤与辛酸吧?
反过来再看卫生区事件,如果那个班级不能把卫生区打理好,能不能向前推他一把?也许就可以促使他想到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时候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当他们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之后,对他们来说不也是一种成长吗?而我们选择让他们逃避的时候,是不是也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呢?
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不也是这样么?
为什么不去改变无用之人,而去压榨有用之人呢?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