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线:
我不想别人知道我的这个沙龙,我觉得自己写的很掉档次,我觉得我比不过人家写的那么高维,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差劲,差劲的是我觉得这个像小孩子的玩笑,我觉得提不起台面,提不起到大人的台面,我觉得这个没有任何价值,我觉得这个对别人没有任何帮助,我觉得这个课程不该开,我觉得这个课程得关闭。想关闭的是那个受伤部分,不想关闭的是我的心。
事实是:有人立马就联系我,要听,想听。而且之前的课程都没人在我立马发了互动吧之后,第一时间联系我加我微信的。
我这个写得很掉档次吗?不是,我内心也认可我写的这个沙龙内容,别人也觉得做得不同,而且在写这个觉察日记的时候,这个沙龙的价值还在提升。
第二条线:
这个课程是在线微课,线下又没人听,线下没人听,我觉得自己好没价值。我觉得我开的课都不会吸引别人来听。让我觉得自己很挫败,挫败的是我的课一个人都没有人来听。
事实是:我一定非得要线下听吗? 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听,不管线上线下我都会开。
我的课真的没一个人听吗? 从始至终都没有,每一次线下起码有一个人,线上的就更多人了。
担心别人嘲笑我的沙龙,我觉得我会觉得自己很丢脸,丢脸了就会羞愧,羞愧的是我觉得做得不好,怕被人发现我的不好,不够完美的一面。会觉得很羞愧。羞愧的是觉得自己丢脸了。自己有了一个念头,不希望别人转发和看见,但是看到别人帮另外的人转发,不转发了自己的,又后悔了,觉得我被忽视了,觉得我在权威眼里不重要,觉得她一点都不在呼我,觉得她把我隔离了,我觉得自己怎么着都不能和别人有互动了,我就很失望,失望的是,不管我怎么着,我都是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我就觉得互动了也没啥意思,我就觉得一个人跟一个人是没有互动的。我就想跟别人互动,我觉得我就拥有了活力。
事实是:我先隔离了别人,我先因为羞愧反而想先隐藏我这次的沙龙,不想让别人看到和转发。
第三条线:
我为什么想开剪彩礼的沙龙?我觉得我需要陪伴,我觉得我有陪伴了才能更好的做事,我觉得我有陪伴了,我才有力量去做事,我觉得我一个人没有力量去做事。
事实呢? 我最终做下来的,哪一项不是靠我自己坚持的呢? 那我自己有力量吗? 我敢肯定有。
第四条线:
我需要陪伴、理解才能做事,我需要别人的理解才能做事,我觉得别人理解我,我才能做事。 没有人陪伴和理解,我觉得我做不了事。
事实是,这个世界上谁最理解谁? 除了我自己,没有人比别人更了解我自己。
第五条线:
我觉得别人的理解力能给我支撑,支撑我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需要别人理解我,别人的理解对于我来说,就是动力,我觉得没有这个动力我就活不下去,做不下去。我觉得我自己的动力需要别人给予,我自己不能给我自己动力,我自己就会歇菜,我就做不下去,我就会放弃,放弃做了的半成品,也放弃结果,放弃了我就不用面对了,不用面对这个乱糟糟的情况,自己放弃的结果的愧疚感,愧疚的是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失败的是我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去面对这些,不够勇敢我就想退缩,我就可以逃避了,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了,我就不难受了,我难受的是我觉得继续做好难,难在我觉得我一直做一件事好没意思。我觉得一件事我玩不出花样来,我觉得是墨守成规、没创意,我就会觉得没啥意思。
事实呢? 反而每次我需要别人给的时候,我才进行不下去,或者做到半路歇菜就放弃了。然后真正我自己做的,一直没有歇菜。如果说,我坚持最长久的便是改变自己和在同一份职业干了5-6年了(中间非我个人因素,岗位和薪资没换,因外包的公司要求,换了所属公司)。
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吗? 非事实,这次就是做的跟以前不同风格的沙龙。
玩不出花样吗? 这一次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顺应新的感觉,所以才叫不同,非事实。
第六条线:
我不敢听从我的内心的想法去做事,因为我觉得我过往没有这样做过。
我害怕我做得不够好,不够好的标准在哪里呢?我害怕有人指责我,说我的课程不够好。
事实:有人这样说过我吗? 有人,但是是在我课程结束后的几天里面。也就是说我害怕课程出现后的时间里会出现这个。
最终结论及方向:不管怎么样,我仍旧会继续开,继续这个沙龙,还会更加提升这个沙龙的内容及价值。
如果你对我的这个沙龙感兴趣,欢迎点击我的链接来参与我的沙龙: